【童大焕何许人也?】高密度大城市化理论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城市化研究里最懂房地产微观操作的人;房地产研究中最懂城市化的人;关于城市化迄今为止国内著述最多的人;最完全彻底地站在买房人立场进行思考的人。
我读了一千篇文章才决定做大焕私人订制(学员必读 非独家)
——中国城市化与房地产投资学员笔记8
浙江 王子民
今年决定加入童大焕老师的私人定制活动,用自己全家所有积蓄,实践买房投资理财。事前只与妻子两人商量决定,没有征询其它家人意见,事后几乎所有家人都责怪我们太冒险。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历程整理总结一下。
其实影响我投资买房的决定因素有两个,首先第一个反应是将来房子肯定会升值吗?升不升值是一个概率判断,并不能保证判断绝对正确,那么第二个更深层次的心理潜意识反应是,炒房投资这个事,有道德吗?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吗?我有必要为一个道德价值观上存疑的事去冒一点险吗?
第一个问题是否会升值,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我是学交通工程的,没学过经济学,但是我想,如果连什么房子会涨价这种问题都不能解答,那么经济学只是吹牛骗人的。前几年在网络上看了一些经济学家对房地产的观点文章,从牛刀、谢国忠,到时寒冰、郎咸平等等,不是拐点论,就是崩溃论,刚好那时自己钱也不多,看了很解气,于是收藏加关注,天天坐等房价下拐崩溃。结果如何呢?工资再涨积蓄再多,还是赶不上市中心的房价涨得快,26岁时的月薪刚好买一平米,36岁时的月薪只够0.5平米。儿子长大后实在呆不下单位的宿舍,省吃俭用终于攒够钱买了小镇上便宜点的房子。就这个房子,5年过去,已经从60万涨到150万。渐渐地,对这些经济专家心生疑惑:到底经济学是伪学问,还是你们是伪专家?后来看到了童大焕老师的博客,与以前那些专家所讲大有不同,于是一口气向前看,大概有1000多篇。童老师解释房价,说到底只有一招——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这个好像高中时就学过,很简单。但就从这个最简单的经济规律的运用,看出了真学问!有一个比喻比较贴切,《天龙八部》里的大高手乔峰,曾经用一套入门级武术太祖长拳,打遍天下好汉无敌手。大道至简,正是平凡处,见不平凡。从此后,每天看童老师的博客更新,推敲逻辑演化,对比前后观点,体会行文是否激情太过,是不是为吸引眼球而标新立异。(但我手指比较懒,很少评论,属于看帖不回帖的死尸潜水员一类。)特别是与其他所谓的专家文章相比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两下一比较,高下立判,试举一例:
时寒冰说:“凡是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投资过热的年份,往往容易发生较为严重的通化膨胀。”下面列了一个图表《历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并且解释其逻辑关系为:“房地产的发展首先需要巨量资金的支持,而巨量资金的持续投放必然加大通货膨胀压力。”这个解释毫无逻辑,因为反过来说也成立:“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巨量资金的持续投放,而巨量资金的支持,必然造成房地产过热”。连谁是因、谁是果都没搞清楚,就急于下结论,是要误诊的。比如我自己做一个《王大人历年血压与体重一览表》,就得出“血压升高导致体重增加”的结论,然后写一本医书告诉肥胖症患者:你必须吃我的降压药,方能减肥!这要害死人的。
而对相同的问题,童大焕列举了近年来M2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数据,接下来说:“在货币增长的大环境下,房价上涨只是所有物价上涨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大家眼里都只选择性看见房价上涨,却忽略了导致整体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并且从“货币超发自上而下拉高物价房价”“地价自下而上抬高房价”两方面展开解释房价上涨的原因,对我更有说服力。为什么呢?因为刚才推翻时寒冰逻辑的东西,正是童大焕的观点;而童大焕的逻辑,寻遍时寒冰全书,也找不到相对应的有力反驳。童派拳法高于时派,一目了然。
于是不知不觉间,对童老师的这个分析过程的逻辑有了自信:
ü 工农业全面过剩无路可走è服务业大发展势所必然è人往城市集中
ü 先进国家发展经验è人往城市集中
ü 国内大数据分析è人正在往城市集中
从理论、经验和现实,都表明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è城市中心的房子需求大于供给、郊区乡下房子供大于求è市中心房价涨、乡下房价跌
因此,中心城市的市中心房子升值涨价,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可以买。
(学生 王子民2015.8.29)
第二个问题是炒房投资行为的道德问题,初看好像跟个人决策关系不大,但是在风险不明的犹豫时间,这个道德判断就会成为压垮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童老师在文章中多次提到“商业是最大的公益”、“赚钱最高境界是为社会合理配置资源”,这些观点与我们这一代人平生所学几乎完全相反,要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太难了!扪心自问,到现在为止,我其实还是有一点犹疑不定。
我深信“勤劳致富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炒房投资只是把房子买来卖去,赚取差价或收取租金,总觉得有些不劳而获的嫌疑。我认为“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群提供福利的劳动才是有效劳动”,就算炒房是一种商业劳动,它有创造出新价值吗?低买高卖的投资行为,客观上对房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盲目囤积新城鬼城的楼盘,客观上助长了政府及开发商的无效投资冲动。这些行为实质上降低了其他人的福利,它是有价值的劳动吗?——这是我从小受教育形成的劳动价值观,对房产投资行为的本能反应。
我自己把以上这段话翻来覆去看了好几天,后来发现把“炒房投资”改成“炒古董字画”、“炒股票”也一样成立,甚至 “办银行”也一样。银行只是把钱借来借去,就取得最优厚的利润报酬,它有创造出新价值吗?最后我想,按照我的这个价值观,其实一切买卖交易的商业行为,都没有创造新价值,包括菜市场上的菜贩子、我们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的商户、还有淘宝网的那些店小二,他们卖的菜和商品都不是他们生产的,他们只是买来卖去赚取差价,难道就没有不劳而获的嫌疑?就算做买卖很辛苦,他们并没有在原来商品上创造出另外的新价值。并且他们总是低买高卖,客观上对物价上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盲目囤积商品哄抬物价造成市场短缺的假象,客观上助长了菜农或高耗能小作坊的无效投资冲动(前几年有“蒜你狠”“姜你军”等等许多例子)。如果这些行业也和房产投资一样对社会没有价值、是可耻的,岂不是要让我们退回到原始社会才好?我想:我是70年代生人,我对所有投资交易行为的不道德感,可能正是70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运动留下来的“尾巴”!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