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1870年,我们还能在《特种铁道技术手册》中找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乘客找到一个空包厢,他会非常高兴;但如果有一个同行的旅客在他睡觉时打劫了他,或者甚至谋杀了他,把他的尸体从包厢里一块块扔出去,还没引起火车乘务员的注意,那这个乘客就不那么走运了。”
1860年法国发生普安索谋杀案,1864年英格兰发生布里格斯(Briggs)谋杀案,在这两起让欧洲人有创伤体验的案件之后,人们便开始寻找终结包厢孤立之道。仅有的两起谋杀案,相隔四年,发生在两个国家,能够激发集体精神紊乱,这足以告诉我们包厢对于19世纪欧洲人的心智发展何其重要,也足以说明为何花了这么长时间人们才意识到包厢的功能不良。火车包厢历史的一个很奇怪的方面在于,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改变,而且即便包厢的缺陷从一开始就为人所知,它事实上还是以一种改进的形式一直存续到了今天。尽管从一开始人们就认为铁路本身与公路完全不同,在上面运行的旅客车厢,其形式却完全是在模仿旧式的马车。据我所知,在欧洲,人们完全没有尝试过要创制一种新式客车,以使它的形式能够和现代铁路技术兼容,亦即创制一种和源自马车的包厢毫无关系的车厢。最接近这种乌托邦式车厢的,是1825年由苏格兰记者麦克拉伦(CharlesMacLaren)提出的方案。这个方案,在形式上完全避免了对公共马车的怀旧。麦克拉伦设计了一个船形空间,“与蒸汽船和轨道船类似的将会是最好的设计”。然而另一种布置却暗地混入,并且很容易被辨认出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包厢系统——“比如说,它可能包括一个7英尺高、8英尺宽、100英尺长的长廊,构成10间独立的房间,每间10英尺长,由一个水平运作的接头相互连在一起,以便路线拐弯的时候列车能够弯曲。一条窄窄的加盖的步道,挂在一侧外面的车轮上方,可以作为整体共用的沟通通道”。这样,我们一方面有了一个车轮上的大房间的观念,或者曾经有过的陆地上的船的观念(不久之后,美国出现了一个类似的方案),而另一方面,又是将一个大房间分成一列小的、像包厢一样的空间。不过还是得承认,这些空间能够相互连在一起,这是一种创新,预示了四十年后实现的东西。
麦克拉伦的方案仍是纸上谈兵。包含一系列未连接在一起的包厢的车厢,最早被引入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线路上,尽管有种种缺陷和危险,此后的半个世纪里,它依然是欧洲车厢的标准模式。在1840年前后,欧洲已经认识到一种技术上更具适用性的车厢,即美式车厢,包厢这种不适用的模式仍然长期存在就更为费解了。美式车厢拥有欧式包厢所欠缺的所有优点:因其开放式的空间布置,令诸如取暖、卫生间等在包厢系统里难以克服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美式车厢的旅客,也无需为他们的生命担心,因为他们一直都和许多旅客保持着联系。?在1860年代以包厢系统为主题的公众讨论中,美式车厢成为了一种替代方案。但除了几个很不重要的特例,欧洲的铁路公司都拒绝采用美式车厢。欧洲旅客们的心理是一个重要原因:无论在英国还是法国,被任命来研究包厢问题的委员会都同意,欧洲的铁路乘客的确希望能够独自旅行。达普尔斯在总结法国委员会的报告时说:“如果旅客们被迫在公共车厢里花很长时间,忍受各种噪音,眼睛和耳朵都容易受损,他们会投诉的......”
改进包厢之间交流办法的方案,在1860年代,也就是普安索和布里格斯的谋杀案之后被提出来,全都考虑到了“希望独自一人”的问题。在这些方案中,包厢本质上都没有变化。有一些讨论是关于各式各样的警报系统,乘客们发现自己面临严重危险时能够发出求救的信号:这些系统包括一条贯通整节列车的说话管;一条能够拉动以触发警铃的绳子;一种镜子装置,使得乘务员能够看到包间内部;以及一个电力警报系统。法国的委员会是在普安索的谋杀案后,于1861年任命的。他们提出,最简单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包厢之间的隔墙上开一个小小的窥视孔:
这个设置在包厢上部的天窗,以最合适的方式给包厢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便利。在特定状况之下,它也会对乘客有所帮助,能够让想要干坏事的人有所忌惮,因而能够在物质上与道德上对之加以遏制。无论是对于乘客的舒适性还是隐私,它都不会有什么损害,因为只要乘客们觉得可行,就可以自由地把它盖上。引进这个装置,成本也很低。它也不会把旅客们谈话的内容、气流,或者是烟味,从一个包厢传到隔壁包厢。
这个窥视孔的确被引入了好几条线路的列车,而且很快就成了讽刺画的对象。它的确缓和了包厢争议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对于谋杀的恐惧。然而,它却没能解决实际的交流这个问题,因为在包厢和车厢之间移动绝对是必要的。(这种移动,也是卫生间、取暖装置、餐车、卧铺车厢以及在旅途中查票的必要前提。)
包厢之间的实际联系方式,最为原始的形态是一块脚踏板,安装在车厢之外,连通了整节车厢。除了窥视孔之外,法国的委员会还推荐了这种踏板供普遍采用。窥视孔促进了相邻包厢之间的视觉交流,而脚踏板则让乘务人员能够在列车运行途中进入包厢。很明显,乘客们并不会在这个每年都会造成许多人死亡的装置上铤而走险。
包厢之间有效、安全且舒适的交流,只有通过车厢内部的通道才能建立起来:这就意味着至少是部分采用了美国的系统。1860年代初,瑞士的东北线路引进了一种车厢,就是在这个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这种车厢仍然分成包厢,但这些包厢是通过隔墙上的门连接起来的。然而,这种布置受到的批评,与拒绝引进美式系统的批评是一样的。有人说,穿过这种门通行,打扰了包厢的隐私与安静。霍伊辛格·冯·瓦尔德格是最终提出包厢问题之解决的人,他对批评进行了总结:
这种种相互联系的方式带来了好处,同样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否认美式系统反对派的主要主张,亦即旅客们会被中间的过道不断打扰。这一点甚至在一、二等车的包厢布置中都没能得到解决。这样的打扰会让旅客觉得非常讨厌,尤其是在夜间。仅有的解决办法,要么是在包厢和过道的两端都装上滑动门或者窗帘,要么就是把过道......移到车厢的一侧。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