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上接B1版)(3)

“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上接B1版)(3)

发布时间:2018-09-07 17:02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力。

第五篇 全面建设健康环境

第十四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 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我省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加快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省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建立完善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到203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力争达到50%。

第二节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江西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创建活动,提高社会参与度。大力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群,推进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提高公众生态基础设施有效供给。

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建立健康管理工作模式,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改善环境质量,强化健康学校建设,优化校园绿色环境,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农村居民文明卫生素质,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到2030年,医疗废物收集范围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应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开展健康江西建设的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成一批示范健康城市、示范健康村镇。

第十五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一节 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净空、净水、净土”行动,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与健康权益。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新城、新区等开发建设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强化源头预防。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常态化区域协作机制。完善重度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促进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强化企业固体废物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耕地为重点,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加强噪声污染防控。

第二节 强化饮用水安全保障

提升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科学编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规划与实施。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管。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合理布设地下水监测网站,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污染综合防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

第三节 推进绿色生产方式

全面实施工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达标排污。对现有污染源综合采取清洁生产改造和污染深度治理、限产限排、停产关闭等措施,确保达标排放。加快发展绿色产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第四节 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和评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开展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第十六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一节 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行动计划,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的基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体系,提升市、县(市、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进一步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医疗卫生机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网络,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和溯源能力。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加强对风险监测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支撑作用。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

第二节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用药品治理行动,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实现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与市场准入管理相衔接。建成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施技术监督人才培训计划,提升检测能力,健全覆盖省市县乡的检测网络。实施“洁厨亮灶,净化餐桌”百千万工程、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建立网络食品违法经营协查机制,完善网络食品生产经营者备案管理制度,提升监管水平。建设出口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第三节 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