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娄底陶龛书院首届农民文化节掠影

娄底陶龛书院首届农民文化节掠影

发布时间:2018-10-02 09:28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11.jpg

  

  9月29日,在湖南娄底市娄星区磨子石村,古稀老人黄良生发起,在万宝镇、村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举办了陶龛书院首届农民文化节,500多名当地农民共同演绎了当代农民精神与田园生活丰收画卷。


23.jpg


IMG_20180929_102606.jpg


  9月29日,对黄良生老人来说,是个不一般的日子,“陶龛书院首届农民文化丰收节”就要在他苦心经营了十七年的书院举行了。前几日还下着雨,同村的乡民和孩子们撑着伞把舞台搭建好,前一晚又加班干活到深夜。做事一向严谨的黄良生还是不放心,一大早就起了床,绕着舞台转了几圈,理了理挂在舞台旁大树上的长串火红辣椒,把摆放乡民们自产农产品的展台红布拉平,跟不远处同样忙碌着的儿子比划着询问相关准备情况后,才真正安下心来,双手不由地背在身后,站在远处细细地欣赏着贴在大箩筐红纸上的福字。


12.jpg


14.jpg


  因为是不平常的日子,老人的衣着比往常正式了许多,白衬衫平整地束在裤腰,纽扣一丝不苟地扣到了领口,领口下,一块医用白纱布时隐时现,那是保护一年前因喉癌手术留下的呼吸口用的。虽然经历了与命运抗争的三次大手术,黄良生老人依旧精神矍铄,面色红润。


  在田园摸爬滚打了六十年的黄良生,土地和乡村文化从来都是他最深的牵挂。他痛惜农耕文化已经逐渐远离,为了给孩子们留些实物做念想,2004年冬天,在山风凌冽的水车镇楼下村村头冻了足足四个多小时,仅仅是为了买一台已经难得一见,荒废在人家门口的脱谷壳“谷磨子”。农民丢弃的打谷机、一搬就会散架的纺纱机、破旧的墨砚、被人遗忘的毛泽东像章……每一件物品上都凝聚着他对这片土地的守护之心。


IMG_20180929_094244.jpg


34.jpg



  九月初,家人们商量为黄良生老人他七十寿辰摆筵席时,他在纸上跟孩子们交流:他虽然不能发声,但他做梦都热爱黄土地,期盼乡民们善待土地,勤耕细种,让农耕文化生生不息得以传承;期盼远离乡土的农民朋友,多多关注农村建设;也万分期盼社会各界把目光更多更实在投向农村,助力农村发展,关心农民生存环境,关爱农民生活状况,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更多的力量。他坚信农村能够大有作为,农田绝对不可荒芜,农民应该大有担当,这也是他这十七年来苦心经营陶龛书院的最终愿望,不然他耗费心力用30多年时间来收集的40000册藏书、1000个毛泽东像章、100方砚台、100件老式农具、300幅名家书画作品,为提高乡亲文化素养创办的农家文化讲堂、娄星区农民书法协会都将毫无意义。



18.jpg


DSC06977.JPG


  孩子们懂得老人的心,也一直遵循着他立下的“为人勤劳俭朴、忠厚守纪、平心做事、论人平衡”家训,在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当黄良生老人提出想举办一场与乡亲们同乐的农民文化节,孩子们当即表示全力支持。文化节方案得到当地万宝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响应,为让陶龛书院这个文化品牌传播得更远,让陶龛的血性精神更深入人心,还专门派镇、村干部予以协助,并由文化站长主持调度,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切准备妥当,就等大戏开锣了。


DSC07068.JPG


DSC07064.JPG


  8时许,陶龛书院逐渐热闹起来。红色的舞台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格外鲜艳。舞台旁,花生、南瓜、红薯、冬瓜装满了大箩筐,乡亲们自制的嫩豆腐、扑豆角、剁辣椒、酸刀豆,一筛筛一坛坛摆上了展台,张开了笑脸。老乡们从磨子石村、新辉村、石塘村等处赶来,上有九十岁老翁,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儿。黄良生老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招呼着乡亲们,把自己写的“父老乡亲,让我们赢得精神生活与田园生活双丰收__倡议书”和特意为这次活动赶印的陶龛书院文化衫一一交到乡亲手里,不时微笑着打量准备要演出的同乡村民,脸上写满了恬静和欢喜。


  展台和大箩筐前聚满了慕名来参加活动的演员,嚷嚷着要和这些城里人的“宝贝”合影,黄老先生也孩子似地敲一敲冬瓜,摸摸大南瓜,又抓几把花生塞进满地疯跑的小娃娃们手里。


  刚出锅,热腾腾的农家玉米、苹果红薯端上来了,大伙笑着、吃着,等着一场更丰富的文化大餐。


3.jpg


30.jpg


31.jpg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