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喊天节:一个古老的求雨节日

喊天节:一个古老的求雨节日

发布时间:2018-09-24 09:5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以“侗族大歌”闻名的小黄村与黄岗毗邻。它们原本是两个很近的村寨,却很少会被同时提起,因为按行政区域划分,小黄属于从江县,而五公里之外的黄岗,却划归给了黎平县。

黄岗有五座鼓楼,和肇兴侗寨的鼓楼数量相当。
位于从江、黎平两县交界处的黄岗,过去是个三不管地带,直到近几年才开通进村的水泥公路。也正因此,这里的侗族文化保存得非常完整。
节日前
这一次来黄岗,我是专门来参加喊天节的。
“喊天节”,侗语里称“谢萨向”,意为祭雷婆。黄岗村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日举行喊天节,是当地是最为古老的祭祀活动。这一天,村子里的鬼师会登上祭坛,施法求雨,祈求雷婆保佑村寨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黔东南一带,以求雨为主旨的喊天节为黄岗所独有。当地人说,喊天节的神奇之处在于,如果仪式之前是晴天,那么仪式后一定会下雨。
第二天才是喊天节,寨子里已经熙熙攘攘。主街上摆起了多个摊位,有点像乡间赶集,又比赶集热闹,顾客大多是从附近村寨来过节的侗民。
小黄村富裕起来后,很多都已盖起砖混结构的房子。而在黄岗,整个寨子除了学校没有一间水泥屋,建筑以木结构老屋为主。
黄岗村三百多户人家,鼓楼的数量有5栋之多。在我去过的侗寨里,全寨有5坐鼓楼的,肇兴侗寨之外,唯有黄岗。肇兴侗寨因为拥有五座鼓楼而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黄岗的五座鼓楼,却一直低调不为人知。

准备好过节的衣饰
侗族建寨,先建鼓楼。鼓楼即议事、聚会的公共空间,也是宗族和房族的标志。黄岗村百分之九十的人姓吴,共同供奉吴公闹为祖先。村里的吴姓居民,分属于五个不同的房族,一个鼓楼代表一个房族,每个鼓楼相当于一个家族村社。
以鼓楼为中心,村寨的规划者们用溪流做为划分各个房族的边界,先后布置了风雨桥、萨坛、戏台、民居、碾坊、水塘、禾仓等公共设施。这些建筑承载着不同功用,使得整个村寨景观别致,繁而有序。

女孩们忙着在镜子前梳妆打扮
黄岗大约有七八家客栈,平常游客不多,但对于喊天节这样一个当地最重要的节日来说,自然是供不应求。来之前得打电话预定,否则会没地方住。我到的时候正逢响午,客栈老板小吴赶紧热情招呼我坐下,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吃饭。
喊天节虽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举行,但对于黄岗人来说,这个节要过三天(14、15、16)。也就是说,今天已经开始正式算过节了。
每年的“喊天节”都是黄岗全村请客的重大日子。每家至少要摆两到三桌的酒菜,各家各户都会邀请邻村的客人前来参加。除亲友以外,无论认不认识,进门都是客人,都可以坐下来吃饭。通过酒桌,结交朋友,是侗族人过节的特色。
牛肉因为昂贵,很少作为家常菜,一般只在过节吃。所以,今天桌上主菜没有别的,全部是牛肉,分别是生熟两种做法的“血红“(煮的熟牛肉和牛杂),再加上糯米饭。

鼓楼上的绘画
小吴说,喊天节第一天只吃牛肉,因此每一道菜都与牛肉有关,其他菜上不了席的。
在黄岗,村民平时不会杀牛,只有在喊天节这样的节日里,为了招待前来过节的客人,他们才舍得杀牛。杀的一部分是村民自己养的牛,另一部分则是向外村购买的。
我问今天寨子里杀了多少头牛,小吴说基本上每十户人家共杀一头牛,再将牛肉平均分配。寨子里有三百多户人家,你算一下?
“血红”,也叫“红肉”,就是用生血来拌牛肉。我在其他侗寨看到过用放了辣椒的生血拌熟牛肉,而用生血拌生肉的做法还是第一次见。小吴笑着说,黄岗人爱吃生肉是有名的,他们认为,这是牛肉最好的吃法。
不过任凭主人怎样怂恿,对我来说肯定是没有办法接受。既然生牛肉吃不了,我夹了几块熟的牛肉到碗里,吃起来有些苦,是我以前没吃过的味道,后来我明白这里面放的是牛瘪。
何为牛瘪?其实就是从刚杀过的牛胃里取出还没消化的青草饲料,用手挤出里面黄绿色的液体,那就是瘪,也叫“百草汤”。把牛瘪和新鲜的牛肉,牛杂放在锅里加入佐料一起煮,熟了后就是当地人认为待客上品的“牛瘪”料理了。
其实牛瘪的味道,吃起来可以接受,只不过由于心理作用,我打算浅尝辄止。除了血红和牛瘪,桌上还能吃的就只有糯米饭了。侗族爱喝酒,酒是待客的必备之物,每个家庭的用酒量都相当大。在黄岗,家家户户喝的酒,都是用自己种植的糯米亲手酿造。
“糯稻之乡”
在从江,黎平一带的侗族人心目中,黄岗最有名的不是喊天节,不是侗族大歌,而是品质最好的糯米。
据说黄岗的得名,是每年秋天收禾季节围绕着寨子有序排列的层层禾晾。挂满金黄色稻穗的禾晾,使得整个村寨远远望去就像一座金黄色山岗。
黄岗村是南部侗族地区种植传统香禾糯稻的代表,这里不仅海拔高,古老的梯田土质肥沃,非常适宜糯稻的生长。黄岗人经过不停的育种和培植,出产一种能够广泛种植的香禾糯品种,在侗语里叫做“苟黄岗”,意思就是“黄岗的米”。不像其他村寨,由于田地少,不能全部种植糯稻,一般只是在过节或者招待客人的时候才吃糯米饭,而黄岗人则天天吃、顿顿吃。
黄岗人以糯米为主食,跟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这里有着广阔的田地,但这些稻田大都离家较远,需要翻山越岭。黄岗人上午去田里劳作,一般就是用饭篓或树叶包一大团糯米饭,带到离寨几十里外的山坡上去吃,然后再干活到天黑才回家。
糯米便于携带,易保存,同时不易消化、扛饿,对于早出晚归的黄岗人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黄岗的糯米饭,早上蒸好过后,放在那里一天吃起来还是很软。以前黄岗人也尝试过吃普通大米,带上山去的米饭变得又冷又硬,很难咀嚼,所以后来黄岗人就只以糯米饭为主食。

青年男女们在稻田里捉鱼,庆祝节日
糯米在侗家人心中占有重要位置,除了做日常主食之外,还可用于节日庆典和红白喜事。黄岗人在祭祀活动时,比如喊天节,祭品里必须有糯米。用糯米还可以做成甘甜的糯米酒,小吴说,每个家庭的用酒量都很大,因为黄岗人把吃不完的糯米基本全部用来酿酒。
糯米并不是稻田里唯一的收获,黄岗人在稻田里还养鲤鱼,当地人叫田鱼。在侗族社会,鱼和稻是分不开的。每年九月糯稻成熟的季节,正是田鱼肥大味美之时。收稻子时,村里人都会准备好装鱼的竹篓,一边收稻子,一边顺便抓鱼。
喊天节第一天,下午的主要活动就是跟着敲锣打鼓的人群,去村外一片公共的稻田里捉鱼。
这是黄岗的青年男女们每年自发组织的节日活动。他们和衣跳进水田,有的直接用双手摸鱼,有的借用竹箩筐和网兜,一边抓鱼,一边还不忘记对歌,最终发展为一场稻田里的狂欢。捉到的鱼主要用于晚上招待贵客和第二天的祭祀。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