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到的案例实在太多了,真想有个机会跟家长、孩子们聊聊,其实大部分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避免的,但我们却往往忽略了伤害预防。”儿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成员、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郑继翠介绍,意外伤害是威胁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杀手,常见的意外伤害有很多,包括跌落伤、高坠伤、烫伤、动物咬伤、溺水、误吞异物等。
以高坠伤为例,郑继翠说,家长重视些,家里使用窗台栏杆、窗户限位器等,花很少的钱,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高坠。有个两岁多的孩子,被父母独自留在家里睡午觉,醒来后自行爬上窗台掉了下去,“睡前妈妈在,睡着后妈妈去买菜了。如果家里窗户装个栏杆、限位器,孩子都不至于从高空跌落。”
高坠伤轻重各有不同,有的孩子从高空坠落,中途被树枝或者挡雨板稍微挡一下,便能保住性命;有的孩子哪怕只从2楼坠落,如果面部朝下或者头部着地,都有可能致命,“不能靠树枝啊,得靠家长自己防范。”
科普体验营不仅要求孩子参与,每周完成作业、回家寻找身边的安全隐患,还需要家长全程陪同旁听。记者在课程现场注意到,每一个学员家长在课堂上都没有摆弄手机,全程认真听讲。
再比如交通意外伤害,明明一个儿童安全座椅就能避免的伤害,医院里还是频频接到相关的病例。有人会在行车过程中由系着安全带的老人抱着小婴儿睡觉,一个急刹孩子就被甩出窗外;有人会把婴儿连同婴儿背包带一起挂在车前坐背面,遇到事故造成孩子颅脑损伤;还有六七岁的孩子不使用安全座椅直接系成人安全带,把肩部位置的安全带挪至腹部使用,结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引起腹腔脏器损伤,肠穿孔、肠息膜撕裂等。
郑继翠告诉记者,以上这些,只要家长重视、孩子知道,都可以避免。
医生的很多建议,连家长都“闻所未闻”。
“相比吞了一枚硬币下肚,如果孩子吞了一枚同样大小、甚至更小的纽扣电池下肚,则更应该马上送医。前者还能稍微拖拖,后者要立刻、马上到医院取出。”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伟明的课程,多次引起在场家长和小学员的唏嘘,“纽扣电池可以腐蚀人体器官,一定要立刻取出。”
陈伟明告诉记者,临床中,儿童容易吞食降血压药片、精神类药物等,还出现过误食烧碱腐蚀孩子食管的案例,“有的家长把烧碱倒在可乐瓶里保存,孩子误食。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是真有这样的家长。”
情绪问题成为儿童意外伤害新“动向”
记者注意到,除了吞食异物、交通意外、高空坠落等意外伤害案例,儿科医院近年来也发现了因儿童情绪发泄不当而引发的意外伤害事件,并且有增多的趋势。
“很多孩子情绪压抑,出现自我伤害或者伤害他人的现象。”简杜莹说,今年的科普营专门加入了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的课程,让小学员们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些家长总跟男孩说,男孩不能哭,要忍着。这是不对的,男孩也需要情绪发泄的渠道。”儿科医院心理科主任高鸿云的课上,很多家长在讲台下认真做着记录。记者注意到,每周三中午12点的门诊大厅,会有一大群临时带孩子看病的家长也聚集起来,他们或用手机拍下医生讲课的PPT,或随手拿纸笔站着进行记录。高鸿云说,一些孩子会在生气的情况下拿东西砸人、打人、撞墙、划伤自己等,有的甚至被学校勒令退学,这些孩子被父母带到儿科医院的心理门诊后,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高鸿云说,这种情绪控制不当是日积月累的,需要家长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合理引导,“告诉孩子,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只是需要学会用恰当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课堂上,高鸿云让孩子们识别各种不同的情绪,并说出每个人表达情绪的办法,孩子们非常积极参与互动,例如伤心时可以玩游戏、看书、找朋友倾诉、找家长倾诉。
高鸿云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在家里设置一个“生气角”,里面放上靠垫、沙袋等不易伤人的发泄物,让孩子在情绪失控时可以去发泄。这样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更不会破坏财物。她特别建议,“生气角”也同样适用于家长。“孩子的情绪问题,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情绪管理,所以要治疗需要全家一起来。”她发现,很多家长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生起气来直接动手打孩子,“打孩子的时候感觉心里舒服了、爽了,打完以后后悔万分。”这种时候,她建议家长“立正,向后转,向前走”,远离生气之地,然后走到家里的“生气角”自我调整一会儿。家长对情绪的合理管控可以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环境,也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烨捷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