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三无保健品,弄一个精美的包装,加一份看不明白的外文说明,贴上以假乱真的防伪,编一个子虚乌有的批准文号,再经过广告的美饰和宣传,一份“网红保健品”就诞生了。对于许多普通消费者而言,他们根本就分不清哪些是正规的保健品,哪些是三无保健品。
正规的保健食品是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的,无论是国产保健食品还是进口保健食品,都可以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到保健品的保健功能、功效成分、主要原料等信息,可是许多消费者对此却并不知情,这就让一些不法商家钻了空子。
近年来,与保健食品相关的刑事案件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15年一审判决案件为432起,2016年为564起,2017年为741起。而网络已经成为这些三无保健食品销售的新渠道。经过层层包装,这些三无产品摇身一变,挤进微信群、朋友圈,变成了价格不菲的“网红保健品”。吃了这些保健品,没有效果白花钱还算事小,更可怕的,是花钱还吃坏了身体。怎么办呢?
监管部门有责任加强网络数据监控,加大打击力度。互联网企业有责任管理好自己的平台,不让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假冒伪劣产品在平台上肆意流通。作为消费者,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任,要小心朋友圈的推销,越吹得神,我们越要擦亮眼睛。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