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养生 > 食疗养生 > 清帝御膳重养生:粗细搭配 五味调和 有素食惯例(2)

清帝御膳重养生:粗细搭配 五味调和 有素食惯例(2)

发布时间:2018-07-20 12:43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清代皇帝御膳的设摆有固定的传统模式,皇帝的膳桌要摆四十八品膳品,即热锅、攒盘(拼盘)、热炒、小菜、饽饽、羹汤(粥)等,既有表现不忘祖宗创业艰难的满族传统菜式,也有自己喜食的和应季食品。在膳单中还经常有皇帝在进膳中有临时添菜、加菜的情况,从中也可看出皇帝本人的养生态度。如乾隆四十四年(1779)皇帝在避暑山庄的一顿晚膳为例:“燕窝莲子扒鸭一品(系双林做) 鸭子火熏罗卜炖白菜一品(系陈保住做),扁豆大炒肉一品,羊西尔占一品,后送鲜蘑菇炒鸡一品。上传拌豆腐一品,拌茄泥一品,蒸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象眼小馒首一品,枣糕老米面糕一品,甑尔糕一品,螺狮包子一品,纯克里额森 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 银碟小菜四品,随送虹豆水腾 一品,次送燕窝锅烧鸭丝一品,羊肉丝一品(此二品早膳收的),小羊鸟叉 一盘, 共三盘一桌。呈进。”

  乾隆皇帝夏季到承德避暑,适值蔬菜收获时节,用新摘下的白菜、扁豆、萝卜、茄子、鲜蘑等,应季节的鲜嫩蔬菜,烹制御膳,既遵循夏季养生之道,又不碍大饱口福。白菜能调养脾胃,利肠、利小便、解毒、解酒;扁豆和中下气、清暑健胃;萝卜可以补虚润肺、下气宽中、化痰止渴、醒酒解毒、消积滞;茄子清热活血、祛风通络、消肿止痛;鲜蘑肉厚、细腻、柔软,有益肠胃、强壮滋补等作用。尤其是他临时点加的“拌豆腐和拌茄泥”两道菜,清爽可口、消暑解腻。此外,夏季皇帝还经常食用莴苣、黄瓜、倭瓜、荆芥、莲藕等有凉血解毒、补中益气的蔬菜。

  御膳之后食用应季瓜果,也是清代宫廷的特色。如初夏吃桑葚、白杏、枇芭果;仲夏吃西瓜、樱桃、荔枝、水蜜桃;初秋吃葡萄、山萘子;冬季吃桔子、苹果等。

  炎热的夏天,清代皇帝、后妃已用上了消暑纳凉冰箱,能吃到“冰碗”。清宫词有“首下围林暑未蒸,九华初御转凉增。南熏殿里笙歌起,四月清和已进冰”。 (《乾隆御制诗•冰窖》)“蝉噪宫槐日未斜,液池风静白荷花。满堆冰果难消暑,勤进金盘哈密瓜”(《乾隆御制诗•冰果》)等诗句,就是真实的写照。《冰果》诗注中,也有“以杂果置盘中,浸以冰块(为冰果),都中夏日宴饮必备”的说法。据清代末期曾在储秀宫伺候过慈禧的宫女介绍,宫廷的冰碗用甜瓜、果藕、百合、莲子、杏仁豆腐、桂圆、葡萄乾、鲜胡桃、淮山药等鲜果制作,甜瓜去籽和果藕配在一起,用冰镇;鲜胡桃,葡萄乾(无核的)用蜜浸透,再把青(鲜)胡桃砸开,把里边带涩的一层嫩皮剥去,浇上葡萄汁,再用冰镇。吃果藕可以顺气,吃青胡桃可以补肾。既是上好的冷饮,又具滋补功效。

  素食惯例助颐养

  清代宫廷御膳档案中,还有许多关于宫内食素膳的记载。如正月初一食素馅饺子、清明节食素膳、四月初八浴佛日食素、腊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成道日等都要食素。在皇帝忌日的这天,宫内各处膳房也要“止荤添素”。

  例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八月二十三日,是乾隆之父雍正帝的忌日。御膳房早晚两膳为乾隆帝准备的素膳是:奶子饭一品、素杂烩一品、口蘑炖白菜一品、烩软筋一品、口蘑烩罗汉面筋一品、油堞果一品、糜面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蜂糕一品、孙泥额芬 一品、小菜五品。随送攒丝素面一品、果子粥一品、豆瓣汤一品。额食三桌:饽饽六品、炉食四品、共十品一桌。

  嘉庆四年(1799)正月二十九日是孝仪皇后忌辰日。二十八日御膳房总管杨进忠传旨,“明日孝仪皇后忌辰,此一日遵列伺候上进素。 记此。”

  正月二十九日卯正(早上六点整),永思殿进早膳用黑漆盒摆“干鲜杂烩热锅一品,后送口蘑面筋一品,糖醋锅渣一品(此二品西番莲碟)竹节卷小馒首一品,油炸果一品(此二品黄盘)奶子膳一品(四号黄盌),银碟小菜二品,面筋酱一碟(银碟)随送素攒丝面进一品,白菜羹汤膳进一品,豆腐汤一品,豆瓣汤一品,甜浆粥进些,果子粥、小米粥未用(汤膳盌青瓷碗,白布单一块,替膳单用)次送盒盖摆软筋白菜热锅一品,水笋丝一品,口蘑面筋一品(此二品青水海善碗),素包子一品,匙子饽饽糕一品(此二品黄盘)共二盒,上进毕赏用。”

  宫廷还有专门烹制素膳的厨役。乾隆时期有一位名叫“高五”的厨役,做素食技术高超,他在立春日用蔬菜韭黄、小葱作春盘,清新鲜香;夏日将黄瓜、豆角、茄子,或拌或炒,消暑去火;秋日用山药、莲籽作菜,清醇爽口;冬日用菌类、豆类烹菜,淡雅素净。尤其是用当令时鲜和花卉,佐以豆类、面筋和蘑菇烹制的菜肴,香糯软滑。素膳加上芝麻、香油调昧,独具风味,令皇帝胃口大开,喜食不厌。清代晚期,慈禧寿膳房的刘福泉也因做素膳而闻名。他们做素膳的主要原料有各种菇、耳,应季瓜果鲜蔬、菌类、花卉、豆类制品等烹制的四季素膳,名声远播。

  中国古代社会的帝王拥有一切,也就拥有了最大的物质享受,有条件获得当时最丰富、最先进的健康理论。科学地探索皇家菜的养生之道,理出其中蕴含的营养成分,可以由此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精髓内蕴,亦可以令其中富含的保健经验与颐养智慧继续惠泽今人。

  链接 康熙的“养生语录”

  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

  人于平日养身,以怯懦机警为上。未寒凉即增衣服,所食物稍有不宜即禁忌之。愈谨慎、愈怯懦则大益于身。

  尔等凡居家在外,惟宜洁净。人平日洁净,则清气著身。若近污秽,则为浊气所染,而清明之气渐为所蒙蔽矣。

  凡人养生之道,无过于圣贤所留之经书。惟朕惟训汝等熟习五经四书性理,诚以其中凡存心、养性、立命之道,无以不具故也。

  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庭训格言》

  链接2 食疗养生的发展轨迹

  食疗养生的文化现象早在周代就已明确,周天子身边有掌管饮食设计以保其健康的“食医”,《周礼•天官•冢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剂)”。膳食养生保健在宫庭逐渐成为制度。西汉名医淳于意为治疗齐王的阳虚病症,自制“火齐粥”,齐王很快康复(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时成书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有“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论述。唐代“药王”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其中的“食治”门曰:“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并将民间常食的果实、蔬菜、谷米、鸟兽虫鱼等分类,述其性味功用及证治,是食物养生最早的专著。元代宫廷太医忽思慧著《饮膳正要》,书中记载了元代皇帝、贵族在饮食饮食养生等多方面的多种知识,并对食补理论和普通膳食中添加药物以治疗疾病有所论述,确立食补和普通膳食疗疾的理论。明清之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高濂的《遵生八笺•饮馔服食笺》等更是“寓疗以食”、“食中求疗”,从五谷杂粮,荤素菜肴,到瓜果蜜饯,汤浆酒茶均为平和之品,其中不乏美味。烹调适宜,不仅色、香、味俱全增进食欲,更易于消化吸收使“物尽其用”。

标签: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