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潜江市养殖小龙虾成了最火的产业,承包个100亩稻田,一年下来往往能赚50万元以上,所以当地不少农民也都成了百万富翁,甚至到武汉买了房子。看到养殖效益惊人,一些水产技术人员也辞职去搞养殖,并迅速成为百万富翁。但精通养殖的彭宣国仍然坚守岗位,风里来雨里去, 每月拿着4000多元的工资,不停指导贫困户养殖小龙虾,那么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站长 彭宣国:说实话,搞我们这一行也是比较辛苦的,也都需要一些开支,也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但是对贫困户来说,我们都还是好的,贫困户比我们困难的多,坚持两三年,让他们脱贫之后,我们再去想办法创造财富。
虾壳竟然比虾肉值钱 科技扶贫打造新出路
科技扶贫虽然能够让贫困户养出品质好的小龙虾,但他们能否脱贫最终还是要看市场。最近几年,小龙虾价格一路上涨,潜江市20%的贫困户也因为养殖小龙虾实现了脱贫致富。潜江市住建委驻跃进村第一书记张芸就告诉记者,跃进村3年前有400多贫困人口,除20%的贫困人口选择外出打工实现脱贫外,剩余80%的贫困户3年来靠养殖小龙虾全部实现脱贫。
潜江市住建委驻跃进村第一书记 张芸:我们人均,一年有8000元的纯收入,就可以达到我们的脱贫标准,全部脱贫了。
69岁的老人王家成,他的儿子得了中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十几万元的外债。3年前,通过潜江市扶贫政策的支持,以及科技特派员的细心指导,他第一年就赚了3万元,而第二年则赚了8万元。当地政府的补助下,他们还盖了新房子,家里的装修看起来也很不错。
在湖北省潜江市,65万亩小龙虾养殖不仅承载着几千名贫困户脱贫的梦想,同时也担负着几十万农户发家致富的梦想。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潜江市在熊口镇建起了面向全国的小龙虾集散市场,通过电商和传统两个市场,每天有8万个包裹、600吨的小龙虾发往全国各地,每一天的营业额达到2000多万元。
潜网电子商务集团总裁 田忠玲:我们已经可以达到300多个城市直达,包括空运、客车运输、 专线运输等等,让我们农户的小龙虾,能够卖出去运出去。
为了打造更为坚强的小龙虾产业链条,潜江市还在制定小龙虾质量标准、以及加大科技投入拉长产业链条,在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由于无法实现机器生产,因此企业在当地聘请了大量工人剥出虾肉,供应给国际、国内著名的食品企业。
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刘时旋:我们光这个车间整个就可以容纳1800人,他们每个月是14000元到18000元之间。
刘时旋告诉记者,每到小龙虾收获季节,当地的贫困人口只要身体健康、吃苦耐劳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的机会。同时,他还告诉记者,科技让小龙虾的产业链条变得越来越长。废弃虾壳的价值,竟然比小龙虾肉还要高。
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通过科技加工,废弃的小龙虾壳最终变成了这种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白色粉末,它的市场价格达到10万元一吨。而在企业的展厅里,记者还看到了更多用小龙虾壳加工出的高附加值产品,虽然价格昂贵,但市场供不应求。
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刘时旋:利用虾壳做的产品大概有14种,你看这边有氨糖系列,还有壳聚糖系列和壳寡糖系列,这些产品每年产生的总利润,已经高于虾肉的利润了,这个占比大概是占55%。
这是一个惊人的利润比例,小龙虾壳的利润竟然比虾肉还高,这也意味着,即使小龙虾的价格降跌到成本线,但潜江市依靠虾壳的科技加工,也能维持这一产业链的正常运行,而养殖小龙虾的贫困户也能获得更大的收入保障。此外,潜江市为了把目前180亿元的小龙虾产业做到800亿元的规模,也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延伸产业链条。
在今年5月18日举行的小龙虾节,不仅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互联网卖虾红红火火。华灯初上,就连这里的大排档也都挤满了来自各地的饕餮食客。厨房里,一筐又一筐最新鲜的小龙虾,经过高温大火、秘制调料的洗礼,最终端上一个个餐桌,而食客们在迷离的音乐声中,大口喝着啤酒,一盘接一盘地品尝着各种小龙虾。没有人知道潜江小龙虾节这一天,当地一共吃掉了多少小龙虾,一家生意火爆的餐厅老板告诉记者,这一天仅仅是他的两个餐厅,卖出去的小龙虾竟然高达12吨。
这位老板告诉记者,潜江不少经营小龙虾的餐饮企业都有到其它城市开设分店的计划,在拉动当地小龙虾销量的同时,也能为当地贫困户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半小时观察:科技提升产业建设双管齐下摆脱贫困
科学技术,让贫困群众拥有了一把打开致富进入大门的金钥匙,许多贫困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但要想持久摆脱贫困,这只是第一步。好的产品能否卖上好的价格,如何让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这是他们今后长期面对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潜江给出的答案是:那就是提供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完善相关产业链的建设,改变小农户和大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顽疾,让农民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久可靠的扶贫效果。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