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中遭遇了陷阱,会主动维权吗?1000名受访者中,有72.6%表示“会”。至于维权方式,726人中表示“直接找商家要说法”的有50.6%;“找消保委投诉”的有35.4%;“在网上给差评”的有14%。其余274位受访者均表示“不会主动去维权”,理由则五花八门,其中尤以“时间耗不起”为最,达到35.0%;排在第二位的是“不知道找谁去维权,特别是网络消费”;其他还有表示“有理说不清”“当花钱买教训”等。
网络消费若遭遇“陷阱”,真的是“不知找谁去维权”吗?在去年“3·15”期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就颁布《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对网购中消费者的售后权益,从法规层面予以保护。因此,消费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要因为怕烦或感觉“损失反正不大”,就去姑息那些不合规的销售行为。至于调查中,出现超半数受访者认为现有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对日常消费行为“保护作用有限”的原因,有受访者表示:主要还是个人对法规条款认识有限,平时不注意学习,事发了才去翻,一知半解之下忽略了法规相关条款的真正内涵。
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虽然消费环境较以往已有较大改善,但对于个别商家的经营行为中存在消费欺诈的问题,职能部门还是应该加强监管,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领域,普通消费者可能一时难辨真伪,更需监管部门予以督查并及时发出消费警示。当然在E时代,面对不断涌现的新事物,除了监管部门担起责任来,作为消费行为的主体,消费者自身,是否也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回答这一多选题时,73.4%的受访者表示: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贪小失大”;52.9%的受访者则认为:对一些新型消费形态,千万不要贸然介入,一定要搞清楚再说。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