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医,却不选中医?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中医药一度深陷“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于是,一场新“神农尝百草”应运而来。
“没有感冒吧?”新年伊始,一股流感来势汹汹,亲朋好友见面时不乏如此问候者。
仅北京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流感报告数在2018年的第一周已达9548例,此前一个月则不超过500例。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流感疫情也首次达到“广泛传播”级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月19日公布说,这导致30名儿童死亡。
“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至今仍是无法预测的威胁。”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指出,“如果流感来了,一是预防,二是治疗。流感的防治,提高免疫力是关键。”
“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主题市民公益健康讲坛嘉宾现场交流
2018年1月17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报告厅,当82岁的钟南山院士健步跃上“市民公益健康讲坛”时,现场爆出一片惊讶声后继而响起热烈的掌声。
发现异曲同工之效?
“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时隔十五年,钟南山院士抗击SARS时的名言,依旧让公益健康讲坛现场的观众记忆犹新。
讲坛恰逢流感病毒肆虐之际,众多流感疫苗纷纷败阵,甚至一些抗流感“神药”也无济于事或已脱销。
“对于人类而言,流感总是飘忽不定,流感病毒在漂移,它的抗原也在漂移,这导致不少原有药物失去作用。”钟南山院士的科普讲座总是通俗易懂。
医学界已取得共识,流感病毒是一种可导致人类或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病毒,主要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当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相遇时,基因之间就会相互重组、变异,导致流感呈规模性暴发。
“呼吸疾病防控是中国健康发展战略重大需求,目前慢性呼吸疾病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钟南山院士在呼吸道疾病防治领域深耕多年,主张“免疫注射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并倡导通过中医药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作为中国呼吸系统疾病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专家,钟南山院士仗义执言的风格未变,高调问政的姿态依旧,一名医生与科学家的良知和担当清晰至今。
本届“市民公益健康讲坛”上,钟南山院士再次向有关部门发出呼吁:应提高对免疫注射预防的资助,尽早研发预防作用更强、覆盖面更广的四价疫苗。
对于中医药手段治疗呼吸道等疾病,钟南山院士更是寄予厚望。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阿胶频繁见诸古代医学典籍。从神农氏到东汉代代口耳相传并集结成书的《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味甘平……久服轻身益气”;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阿胶列为“清肺益阴而治诸症……”的“圣药”,而清代典籍《本草崇原》的论断更为干脆,“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
在古代中国,以阿胶为代表的中医药不仅因养颜而备受达官贵人追捧,更是平民百姓眼中的救命药。尤其冬季人体津液不足时,常服阿胶则能养阴液、润肺燥,即“滋阴润燥”。
阿胶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对此,西医也有着异曲同工的妙解,白细胞是人体抗击病毒和细菌的卫士,而阿胶具有很强的“升白”作用,可以促进人体白细胞分泌细胞因子,降低造血干细胞与骨髓细胞的死亡率。
预防比事后治疗更有效
“中年的提法是85岁以前,85岁以后才叫老年。”在讲坛的互动环节中,钟南山院士的一席话惹得观众欢笑不断。
主讲结束,钟南山院士还热情地分享起中华传统养生之道:生活作息要规律,夜里11点之前务必就寝,远离手机和烟草,时常在跑步机上慢跑……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上,尚在北京医学院读书的钟南山以54.2秒的成绩打破当时400米中栏全国纪录。
中西医之争已持续上百年。不久前,一项名为“2017中国生命小康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94.7%的受访者称相信中医,但是在生病需要看医生时,却只有17.7%的受访者首选中医。
相信中医,却不选中医?这是因为中医药一度深陷“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
“西医是针对病的靶点,往往是单一的化学用药,而中医是多组分用药,重在恢复人体的整体功能,(中医和西医)两个切入点理念不太一样。”钟南山院士介绍说。
早在2014年,钟南山院士就提出“中医药可贵之处在于‘治未病’”的观点。2018年1月17日的“市民公益健康讲坛”上,钟南山院士再次强调中医药的优势在于有整体观、辩证观。
他还举证说,中医可以通过对整体的调节来平衡心脏出问题,西医则是“心脏有病医心脏”;“与癌共存”的理念也来自古老的中医概念——让正邪达到平衡,并非完全消灭癌细胞。
作为“市民公益健康讲坛”的重要嘉宾,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对于钟南山院士的观点深表认同。
“钟院士提到的一些冬季呼吸道疾病,预防往往比事后治疗更有效,这与中医药所倡导的‘治未病’理念不谋而合。”秦玉峰说。
但在现代科学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中医虽好却迫切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数据,中医药也要让数据说话。
“中医药是老祖宗积累下来的经验,要从经验医学下手,将其转变成循证医学。”钟南山院士指出。
所谓“循证”就是遵循科学证据,“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在现有最好的临床研究依据基础上做出医疗决策,这“对中医药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这条道路会走得很艰难,很痛苦,甚至可能处处陷阱、处处桎梏,但只要我们用量化的标准、科学的态度坚持往前走,就一定会蹚出一条路来。”秦玉峰说。
“东阿阿胶也曾经面临一个问题,对哪些病症有哪些精准的治疗作用?我们已通过循证医学手段揭示出它的分子机制。”国家胶类中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祥山介绍说。
对于当代东阿阿胶人而言,量化与传统并不冲突,通过量化可呈现出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是为了呈现中医药的科学性,会使中医药的科学性变得更加直观、清晰。
新“神农尝百草”
中药现代化发展缺乏药理学支撑的窘境,正被东阿阿胶为代表的中医药企业率先破题。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