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贯茂名的黄成宜,毕业后来到新会,19岁开始一直从事畜牧业、农业等领域工作。2006年,他创办了广东天之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农作物种子研究、推广、销售的全面工作。用了10年时间,他摸索着自己的转型,去做一个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本的新型职业农民,并演绎成一个高尚的职业。
“天之源”三江基地里,玉米正在开花,再过一个月会有成品上市。杨兴乐 摄
2016年,“天之源”两次被媒体广为传播:一次是7月上旬袁隆平率专家团队到三江镇“天之源”的超级杂交稻试验田,他考察水稻超优1000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并表示满意,超级稻新品种南方试验示范基地有望落户江门;一次是12月4日开幕的三江玉米节,“天之源”基地变身乡村版迪斯尼乐园,吸引了数万城里孩子到这里玩耍。
黄成宜说,这些就是从各地收回来的稻种。杨兴乐 摄
“新型职业农民要具备创新能力。” 黄成宜说,“传统农民文化、知识层面较低,中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生产水平还比较低。”现在年轻一代都选择外出打工,农村变成“空心村”,现如今国家正在推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新会的土地确权工作也正进行中,“日后将承包更多土地,集中一起进行机械化种植”,黄成宜走过世界上很多农业发达的国家,他说,集约化种植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
“天之源”的仓库里,有不少自主研发的产品对外销售。杨兴乐 摄
打通融合一、二、三产业链,
“电商平台,一做就要做最好的”
天之源在新会三江镇深吕大桥一侧的厂区,设有20亩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基地,用于种子加工、储存和包装;另有130多亩排灌良好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在三江镇墟对面,正是去年玉米文化节的举办地所在,则种满了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玉米。记者来到基地时,玉米正在开花,靠近基地门口位置,正在打造“玉米养生体验馆”,按照黄成宜设想,这里今后将发展当地甜玉米产业园。
“天之源”种植基地里的科普长廊有玉米品种的介绍。杨兴乐 摄
“我现在做的,是大力推动玉米的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黄成宜说,在深加工这方面,“天之源”刚与省农科院的农产品加工所签订框架协议,将进行产品研发,比如玉米汁、玉米果冻、玉米饼、玉米沙拉等一系列的产品。
“天之源”种子实验室里陈列的玉米品种。杨兴乐 摄
“从种子研发、种植、加工、流通,直至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都是由我们自己负责。” 黄成宜说, “我们也很重视营销,做到直接面对一线消费者,没有经过任何中间环节,我的设想是打通整条一、二、三产业链,玉米种出来也能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条产业链才是健康的。”
“天之源”的冷库保存着许多种子。杨兴乐 摄
电商方面,“天之源”刚起步,目前正在做微信商城,成熟后往淘宝天猫和京东发展。目前微信商城已上线甜玉米、糯玉米和紫玉米,“都是预售,既有加工产品也有生鲜产品”,主要在广东省内销售。此外,“天之源”在新会会城5个市场租档聘请员工销售鲜玉米,“不搞批发分销,以保证产品质量。”
“玉米糖分高,容易发热,转化为淀粉质,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口感会变差。”在摸索生鲜流通这一块,“天之源”已经筹备2、3年。“打算与顺丰合作,尽管物流成本较高,但能够保证产品及时送达,保持新鲜。” 黄成宜说,“要么不做,一做就要做最好的。”
根据优质目标筛选品种
品牌+品质,打造“玉米养生馆”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黄成宜自知要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带动、扶持农民,将懂技术的、高校毕业的农业人才整合成为一个团队。
“天之源”目前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是江门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这几年,公司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采取“公司+科研院所+基地+农户+标准化”的模式,辐射带动全国及周边地区的农民和合作社发展致富。目前,公司已带动5000户农民发展种植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90多万亩。
“我们提供种子给农户,与农户签订合同;同时提供技术指导,保证产品质量。”对于农民来说,可以选择由天之源回购产品,而“天之源”打通渠道直接面对终端市场,由自己控制定价,有利润差、有能力保证农户收益。
目前,“天之源”主推的品种有两种:“珠玉甜1号”,甜度高、籽粒大,可以说是目前市面上品质最好的品种;“紫糯1号”有保健作用,含有花青素,可抗氧化。目前,这两个品种除了基地种有60多亩,睦洲、古井、双水等镇也种了300多亩。
对于“天之源”来说,搞种子研发,可以控制源头。黄成宜要做的是,借助科研力量,筛选一个最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稳定性好的品种。“甜玉米种植的第一标准是高产,但高产就很难保障品质,现在我们的研究方向都在转变,以后将根据优质的目标来筛选,以品质为重点来研发。”
“新会冬季时闲置土地比较多,如果能筛选出适宜冬季种植的品种,就会有很大优势。”黄成宜说,“天之源”正在着手研发冬种玉米,今年将在睦洲设立冬种玉米示范区。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