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可能因为我的生活一直比较封闭,我第一次听到女权主义者还是在认识她之后。当我听到她自豪地说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不同于以往认知的世界。非常高兴。为她高兴,也为自己高兴。
Q:你对女权主义者的最初印象?
A:说到这个,我可能不得不提一些别人的看法。女权主义者在很多人口中是叫作“女权婊”。可是,因为她的原因,我后来渐渐接触了女权,也认识了一些她的朋友。我最直观的感觉是,她们这样的女权主义者相比于我们,往往更加勇敢,更加真实,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人生,也更珍惜彼此的情谊。看到了她们,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些可能已经被埋葬的美好。
Q:她身上有哪些“女权主义特质”吸引你?
A:她勇敢,热情,直接,真诚,这些都是。
Q:作为一个男性,你怎么看待女权的发展?
A:她常和我说一句话——“你不是女人,所以你根本不能真正理解我们的痛苦”。我们生活在一个男性主导思维下运行的社会,就好比一个充满了氢气的房间。有一天,有人希望给房间里放一点氧气,马上就有人跳出来说,“那样会爆炸的”。
但事实是,大量氢气中的少量氧气根本不会爆炸。即使是氧气过多如何,爆炸释放的终究是光和热。(小编OS:是理科男小可爱没错了!)所以我现在觉得,也许只有那些看起来“过分”的女性诉求,才有可能带来真正的男女平等。
Q:你会跟别人说:我的女友是个女权主义者吗?
A:我会,和妈妈说的最多,因为我希望能帮她纠正一些错误的性别意识。
"所有男性都可以平等对待女性”
图片来源:Pinterest
采访者4: XZ,剑桥大学性别研究硕士,读研究生时遇见同专业的女友,已在一起一年。
Q: 你是什么时候接触到女权主义的?
A: 四年前左右,我本科是学政治和哲学的,大一的必读书就是Mary Wollstonecraft的《女权辩护》,当时对我思想冲击很大,于是找来各方面的著作,后来就慢慢入坑了。今后的人生目标也是希望能为中国的性别平等尽一份力。
Q:你们俩都是学性别研究的,两人一定经常交流这方面内容吧?
A:在我们的关系中,“什么地方不女权”才是更有趣的话题。即便我们在整体上家务均分,但细节的分配上仍有很多性别固化的痕迹,比如我还是会很依赖她做饭,我更多是帮忙打下手,有时家里有什么需要对外沟通的小细节,比如银行有什么事,税务方面有什么事,她都更希望我去主动承担。
我们也有思考,就算如此,只要我们两个人都不介意,都高兴,不也ok吗。但是,如果大多数的伴侣组成是这样的规律,甚至人们已经有“男的不会做饭也没什么”的印象,那么这背后可能就有社会层面的作用力在影响着,作为女权的双方就需要反思,这样的分工规则下,哪一方获得了什么样的利益,有利于或者有害于哪一方的个人发展。所以平常,我们互相督促,我更多的去学菜谱,她更多的去处理家外的小事。
Q:你家人朋友知道你学性别研究,是什么样的态度?
A:我爸对我的专业比较中立,他是觉得任何东西学到了都有用处。所以能从大的角度来理解,当然也会有时常的“如果能学经济法律多好”一类的感叹。我妈可能就更难理解一些,她和我说她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说儿子学这个,就说学社会学。我倒是会直接地向好奇的人解释性别研究作为一个严肃学科存在的意义。
Q:能不能从男性角度来聊聊,为什么你觉得男性需要成为女权主义者?
A:我觉得很多男性可能从男权制度的广泛受益者角度时常认识不到性别不平等对男性的压迫面。比如男性平均寿命要短于女性,男性被社会要求要充满阳刚之气,要为他人负责(赚钱养家),不能显露出过多情感等,这其实也是对男性束缚。
再比如,畸形的直男单身人数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男性必须先有车有房有一线城市户口才能和好姑娘结婚,这不仅对男方的生活压力有负面影响,也在固化女性在婚姻中的形象(即女性是可以用商品交换来的财产)。
"印度需要女权主义——因为我不需要社会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女人,你的身份该由你来决定”
图片来源:Pinterest
在采访的同时,我在橙雨伞后台征集了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收到了许多读者的分享。
女朋友们这样说: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