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气功 > 中国农村大妈退休后画画,被尊为国际绘画大师(2)

中国农村大妈退休后画画,被尊为国际绘画大师(2)

发布时间:2018-10-10 14:59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已故艺术家郭凤怡在这个原属艺术淡季的7、8月再次成为了话题人物。正在举行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郭凤怡作品入选了主题展“百科宫殿”;上月,艺术批评家彭德的一篇《郭凤怡现象》质疑郭凤怡参展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称“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在艺术圈引发了争议。

郭凤怡是谁?她是如何从一名民间的“普通妇女”变身为一个“艺术家”?

结缘

郭凤怡与艺术结缘的经历以及她的画绝对称得上是艺术圈的异数。1989年,因病从工厂退休,郭凤怡开始练习气功而疗养自己。郭凤怡曾称许多视觉符号和信息时时涌现在她的眼前,必须用纸笔加以表达才可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由此便开始了艺术生涯。

中国农村大妈退休后画画,被尊为国际绘画大师

(郭凤怡)

作品

郭凤怡早期作品材料包括孙儿的作业本和废旧挂历的背面,“古墓系列”、“身体器官”、“药物”等系列,都是她最早顺应身体感应而创作的。此后,从早期记录下一些“来寻找她”的视觉符号到第二阶段的西安文物古迹,再到第三阶段的在挂历背面画的人体经脉,以至第四阶段主要用水墨画图腾。郭凤怡将画画看成是与其生活融为一体的事儿。

创作

郭凤怡曾说自己的创作过程是:“我想画什么了,我就在纸中间写下什么,然后就是运气和一笔一笔地画,画之前不知道会出来个什么,画完了才知道是什么,以后再看,又看出个很多什么来。我因为不知道才画,画是为了知道。”为此,郭凤怡为画面题字时往往会标注何时运气之类与众不同的信息。

影响

这种近乎在精神感应状态下描绘所经验的世界,而这世界仍停留在有着民间传说及文化的种种观念:鬼怪神灵、自然异境。这一切在此之前都看似与当代艺术圈不搭界。但郭凤怡艺术推广者长征空间将其纳入了当代艺术圈,并进而得到国际艺坛的推崇。光今年,郭凤怡除了威尼斯双年展外,也参加了6月在伦敦海沃德美术馆新展《宇宙的另类指南》,并即将参加10月份的美国卡内基国际艺术展。这些合力都将郭凤怡推到一个备受讨论的境地,意见呈明显的两极化自是正常。

作者:李健亚

中国农村大妈退休后画画,被尊为国际绘画大师

(郭凤怡绘画作品)

郭凤怡现象

民间艺人成为国际艺术大师

“如果你能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让人铭记,定会影响一个艺术家一生的命运。”一位策展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纵观艺术史,包括奥地利艺术家克林姆特、抽象艺术家库宁、当代艺术家昆斯等艺术家都是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被人们所认识。毫无疑问,这个国际性的当代艺术舞台走到现在依然拥有这样的魅力,“郭凤怡”这个名字在几个月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界被不断讨论和争议,也是从这位已故艺术家的作品被邀请参加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开始。

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位置

郭凤怡1942年出生于西安,并未接受过正规艺术教育,她最早是一名橡胶厂的技术工人,但39岁时由于关节炎的发作让她不得不提前退休,并开始通过练习气功来减轻病痛。她从事绘画源于练气功之后的1987年,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套完整生命哲学逻辑,越来越多视觉图像时时涌现在她眼前,郭凤怡觉得必须要用纸笔去表达才可以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由此产生了那些构图怪异夸张、笔触细碎密集并有图腾意味的艺术图案。

在这样的强大逻辑系统之中,郭凤怡不断地进行创作,直到2010年故去之时,她完成了包括水墨、圆珠笔、铅笔等材料的多种图像绘画。对于自己的作品,郭凤仪认为是气功练习的一种延伸,并坚持认为“所有的讯息都来自上天”,她的作品主题多样,但仍然处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观念的轨道中:除了从宇宙论、针灸、占卜以及易经中获得主题,郭凤仪还对中国神话、佛教以及其他神学范畴中所提及的生物及形象进行描绘,比如半神话形象“黄帝”。

在今年夏天开幕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上,郭凤怡的作品被安排在绿园城堡主题展区的重要位置,这在以西方国家馆和西方艺术家为主的展区中显得颇为与众不同,总策展人马西米利亚诺·吉奥尼谈起郭凤怡时说看到她的作品就很喜欢:“她的作品展现的是宇宙学,但其中有很多被艺术家解释为自画像:自我和世界的重合是重心。”

在作品介绍中,策展人强调:“在中国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逐渐在褪色,而郭凤仪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了一种使者。但郭凤仪认为她的作品并没有直接指向文化保护,而是更侧重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形成个性化及具有收藏价值的多样化。直到她生命的最后,郭凤仪已经因为她的作品所具有的疏导力量以及具有占卜及治愈的能力在当地享有盛名。但郭凤怡觉得自己只是一种简单的媒介:‘我画画因为我不懂,我画画是希望弄懂。’”

中国农村大妈退休后画画,被尊为国际绘画大师

(郭凤怡)

引发艺术界大讨论

长征空间负责人卢杰在2002年初与邱志杰为了即将实施的“长征计划”去西安考察时认识了郭凤怡,而从那时开始,郭凤怡完成了从一个工厂退休工到“当代艺术家”的身份转换,从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间,在长征空间的推动下,郭凤怡虽然已经参加过不少国际展览,并举办过两次个展,但却未曾进入过中国当代艺术的中心视野。

但通过今年夏天的威尼斯双年展、巴塞尔博览会和长征空间的第三次个展,郭凤怡的作品高频率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这位艺术家开始被当代评论界所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个更庞大的学术命题:当代艺术在当今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当代艺术是否涵盖传统意义之外的当代艺术概念?资本在这个时代是否掌握着学术的话语权?

首先撰文批判的是批评家彭德,他提出“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的鲜明观点,认为郭凤怡的画在古人看来是鬼画符:“郭凤怡画画是跳神治病的手段,以互动的方式,携带出个人的性情和寄托。”彭德认为当郭凤怡开始弃医画画时,“就把原本同病人互动的图画转换为悬置对象的画面,并模仿西方展览馆的艺术,最终形同批量生产的陕西皮影,蜕变为风格化的图案。”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