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白领 > 陕西人的互联网标签

陕西人的互联网标签

发布时间:2018-10-06 16:3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编者按:地灵人杰,人杰地灵,循环往复。对于中国互联网大佬们来说,同样如此。在这个国庆长假,我们做了一次“中国互联网大佬盛产地”盘点,发现在估值/市值30亿美金以上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中,创始人大量出自浙江、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我们从这些创始人身上找到了一些他们与故乡的故事。如果你正在各地游山玩水,这个系列的文章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三秦大地出产热情奔放的秦腔、朴实浑厚的文学作品,也曾诞生雄韬伟略的秦始皇、汉武大帝。同样,陕西也“出产”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大佬,除了“网红”张朝阳、“文艺青年”杨勃,还有链家创始人左晖这样的“野心家”。

行走江湖多年后,他们身上依然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家乡烙印,他们的创业故事亦在三秦大地广泛流传。

“网红”张朝阳

陕西人的互联网标签

《白鹿原》电影中,地主武举人有一句话描述陕西人的特点:“大气、懂道理、厚道、知趣好耍。”所谓“知趣好耍”,大概意思是善于找乐子、贪玩。《白鹿原》武举人的时代已过去百年有余,如今,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界的一位陕西籍企业家,仍然延续了祖先“知趣好耍”的秉性,他就是张朝阳。

回首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没人能忽略张朝阳、搜狐的名字。在199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萌芽时期,西安人张朝阳创办的搜狐和新浪、网易成为国内最早的几个综合性门户网站。2000年,成立仅两年的搜狐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最早奔赴海外上市的科技企业之一。

千禧年前后的张朝阳,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教主一点都不为过。1999年,这位麻省理工博士毕业、执掌搜狐的创业先锋跑去深圳演讲,特区的人们挤爆了会场,其中就有年轻的马化腾,他听完演讲后激动不已,回去不久就开发出了OICQ。也是在这一时期,还没创办百度的李彦宏在硅谷找投资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搜狐都做起来了。”

然而,搜狐的霸主地位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国内互联网风起云涌之时,张朝阳却开始纵情山水、放浪形骸。

张朝阳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运动健将”,跑步、瑜伽、登山样样不在话下。2002年,他和时任万科董事长的王石成功会合在海拔5355米的四川四姑娘山雪山顶峰。2003年到2008年,张朝阳相继攀登了珠穆朗玛峰、哈巴雪山、玉珠峰等多座高峰。

除了热爱运动,张朝阳对娱乐圈一直有浓厚兴趣,他频繁参与综艺节目,与为数众多的娱乐明星私交甚好。2005年,他曾率孙楠、李冰冰、高圆圆等明星一起攀登西藏启孜峰。

张朝阳的私生活也高度“娱乐化”,他曾经赤裸着上身为某杂志拍摄封面,坦言自己最喜欢看《名利场》;他还喜欢摇滚,一个人跑到迪厅跳舞。有传闻称,张朝阳混迹娱乐圈时,一度不处理搜狐公司工作,不接高管电话。多年来,关于他和多位国内外艺人的感情绯闻也不时曝出。

直到2012年,张朝阳突然“乐极生悲”,宣布自己抑郁,需要闭关。他在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钱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随后,张朝阳离开公众视线长达一年之久。

后来,张朝阳重出江湖,但依然对娱乐行业情有独钟。他在2016年开始将目光转向短视频直播,每天早上8点风雨无阻地为搜狐旗下千帆直播站台,直播英文读报。有评论称,昔日的“互联网教父”张朝阳已经变身为“勤劳的网红”。

在张朝阳享受快意人生的十多年中,搜狐发展却日渐缓慢,逐渐被昔日的竞争对手甩开。虽然搜狐相继推出了搜狐新闻、搜狐邮箱、搜狐微博、搜狐视频和搜狗输入法等多个产品,但除了搜狗,其余产品在行业内均没有多大影响力。相比之下,新浪、网易、腾讯则已在媒体、社交、游戏等领域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

回首往事,最让张朝阳心痛的也许是搜狐错过了对腾讯、今日头条的并购与投资机会。有说法称,马化腾在QQ经营困难时曾找到张朝阳希望卖掉QQ,而张朝阳果断拒绝,并表示:“你这东西我找几个大学生不超过3个月做的比你还好,根本就不值50万。”另有说法称,2012年,张朝阳曾拒绝对今日头条的投资,他给出的理由是:“自己手握搜狐新闻客户端,没必要再投资外部创业公司。”

截至目前,搜狐的市值仅有约8亿美元,不足新浪、网易、腾讯、今日头条的零头。一代互联网霸主衰落至此,不禁让人一声叹息。

“文青”杨勃

陕西人的互联网标签

和张朝阳类似,还有一位来自陕西汉中的互联网创业者,也是将个人精神追求放在第一位,一定程度上拖慢了企业的发展节奏,他就是豆瓣网创始人杨勃。

杨勃和张朝阳有很多相似点,两人都生于陕西,都是60后,也都是货真价实的学霸,本科都毕业于清华大学,张朝阳在麻省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杨勃则是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不过,杨勃比张朝阳低调很多,他的创业之路也比张朝阳晚了很多年。

杨勃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硅谷工作一段时间,后来他回到北京,并在2004年着手创建豆瓣网。据杨勃向媒体透露,豆瓣早期的创始人只有他自己。从2004年10月开始,杨勃每天带着电脑去北京朝阳区豆瓣胡同附近的星巴克写代码。2005年3月,豆瓣正式上线后,运营维护工作也是由他一人完成。直到2006年2月,豆瓣上线快一周年时,公司才有了第二个员工。

今天的豆瓣已经成为一个注册用户达到1.5亿,月活跃用户达3亿的大型社区,成为城市白领和大学生聚集的互联网阵地。尤其是豆瓣电影的打分和影评,已成为年轻一代观众最认可的观影指南。

不过,豆瓣的商业化道路一直曲折,至今仍然缺乏营收能力强劲的业务。这背后与创始人杨勃的理念有密切关系。在网站商业化变现的问题上,理工科出身的杨勃与豆瓣的文艺青年用户一样有“洁癖”。比如,他在2012年参加一次论坛时曾直言,豆瓣社区不运营,要靠产品来表达。在2015年,他还曾指出,豆瓣要变成一个简单的地方,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用户兴趣。

豆瓣上线后很长一段时间,页面都没有广告,这受到用户好评,但也意味着网站放弃了最重要的营收来源。直到今天,豆瓣网页上的广告数量也十分有限。

在成立早期,豆瓣的盈利模式可谓单一,即在每本书籍下面附上购书网站的logo和价格。每次有用户通过豆瓣链接进入当当、卓越这样的网上商城购书时,双方就会按照事先约定的比例进行收入分成。这样的盈利模式也许能维系一个小网站的运营,但随着豆瓣快速成长,从电商网站分成的收入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