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太极 > 评论:张艺谋需好电影证明“大师级”(2)

评论:张艺谋需好电影证明“大师级”(2)

发布时间:2018-10-02 09:31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如果说电影的核心是戏剧张力,《影》的戏剧冲突并不大,整个影片也谈不上跌宕起伏。前半部分宫殿和密室的文戏过于冗长,无论是台词、表演、布景都新意不够,基本上没超越上个世纪的《秦颂》和《刺秦》。而观影经验丰富的影迷很容易判断出剧情走向和主角命运,惟有开放式的结尾算是一个小小的惊喜。

  每一帧都是美如画的壁纸这种溢美之词,其实是对大师来说是一种讽刺。画面好看不等于电影好看,放弃艳丽并不就等于朴实,用流量明星和小鲜肉其实就是老黄瓜刷绿漆……

  据说张艺谋下一部新片《下一秒》已经杀青,慢工不一定出细活,可如此急匆匆地赶拍电影,这见其内心有多焦虑,有多渴望一直处在影坛中心。

  2000年以来,张艺谋共拍摄完12部电影,如果整体数量减少一半,我相信不但不会透支观众热情,恐怕票房也会更高。可是张导就是这么爱折腾,完全闲不下来。

  4.张艺谋缺乏洞察当下时代的能力

  电影首先得是作品,才能是商品。作品不应该是标准化的流水作业,当了无新意的好莱坞电影工业也是日暮西山,不少中国电影人集体迷失在流量、IP、票房、增量市场这些热门词汇间。而公众对于曾经获奖无数的大师有更严苛的期望,这20来年张艺谋时不时饱受诟病主要来自以下三方面:

  1、张艺谋为人低调,不喜社交,虽然我们无从知晓哪些人跟他走得比较近,但是资本方一定是其中之一。他的电影从来不缺投资,但是他缺乏架驭资本的能力,耳软的他容易被强音说服,很多关键时刻放弃主见随大流。

  以前可以说是被张伟平给“绑架”了,倒腾出几部二、三流的所谓商业电影。转签乐视后,又被其所抛出的那一套大市场论给砸得内心荡漾。可是资本真就比导演更了解电影市场吗?当大导演和大公司共谋票房,却始终干不过那些钱、影响力、行业资源都不够多的小辈们,这是为什么?

  2、跟当下大多数老炮一样,张艺谋缺乏洞察当下时代的能力,也缺乏开拓市场的能力。于是便顺从市场,拍观众们想看的电影。而在商业片领域,张艺谋这三个字对新生代影迷的影响力日渐衰弱。

  3、在《英雄》之前,张艺谋有一套自己的电影美学系统,大家也愿意为此买单。但这之后,张杂念丛生,什么都想试一把,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大部分电影都主题模糊,内容空洞,缺乏有力的价值观。不是用力过猛就是不在状态,甚至一众来捧场的大牌演员演技都不在线,其导演能力对演员演技的提升很有限。

  1990年代大部分香港偶像艺人在名导的调教下都有一个脱胎换骨般的表演。而张艺谋近20年的电影中,面瘫的仍然面瘫,小鲜肉仍然只负责当花瓶,老戏骨走走过场,一切都是原样。

  这些年张艺谋跟资本的结合虽然不至于两败俱伤,但彼此也谈不上双赢。资本有时候也是稀里糊涂地砸钱,根本就没搞清楚想从张艺谋这得到啥?是艺术价值和美誉度吗?显然不是!但如果说资本是冲着张艺谋的电影能带来高票房来的,但结果也就那样,毕竟张艺谋所挑选的制作班底在烧钱上绝不含糊。

  “张艺谋无需靠《影》回春,但国产电影审美急需靠《影》新生”,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实际上张艺谋对国产电影已不那么重要,反而张艺谋太需要一部高水准高票房的电影来证明自己的大师价值。

  毕竟张艺谋只有一部电影国内票房勉强过十亿,而且是口碑不是很好。而这次影帝视后的联合,首日票房远落后于低口碑的“开心麻花”,这的确有点难堪! 

  这几年中国电影更新迭代的步伐之快,使得大多数老炮无力再造昔日辉煌。到今日,没有包袱,轻装上阵的众多新锐导演频频能制造高票房,且成本低于张艺谋等影坛前辈。

  小将凶猛,英雄迟暮,每回时代前进的号角都会撕裂一块块高高在上的金字招牌。

  文/彭洪武(著名电影评论人)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