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诺贝尔挂名的这个奖项给予了部分科学家、政治活动家、医生和作家一定的物质财富,但鲜有科学家是以个人财富为主要目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事实上,坦普尔顿奖(Templeton prize)和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等科学大奖的奖金都远远超过了诺贝尔奖的九百万克朗(约合 983000 美元)。一些物理学家认为,每个获得这些丰厚奖励的科学家都乐意为了诺贝尔奖放弃额外的奖金。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初衷并不是用金钱塞满科学家的口袋,相反,他希望科学家们有益的工作能引起关注,激发新的发明创造。在这方面,诺贝尔奖已经大大超出了阿尔弗雷德当初的期望。
不过事情并不总是像现在这样。20 世纪中叶,伯顿·费尔德曼(Burton Feldman)指出科学已变得“令公众愈发无法理解……因为媒体开始了自主扩张和制造影响”。正是这些因素抬高了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声望,同时一并提升了诺贝尔奖的地位。
总体上,我大多数的同事都认为那些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人确实是实至名归。但是,从诺奖狂欢中受益最多的究竟是谁?是获奖的科学家,全人类,还是全权掌管奖项评选的瑞典皇家科学院?
崇高的幻象
自首次颁发以来的数十年间,诺贝尔奖见证了多次激烈的变革。尽管它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通过调查诺贝尔奖的历史,我发现它并不总能坚守“为人类谋求福祉”的目标。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曾侄孙彼得·诺贝尔(Peter Nobel)就曾对将诺贝尔的名字用于政治目的表达了不满,随后诺贝尔的亲属们要求一个改名:曾经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由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人设立)变成了更加诱人的“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彼得·诺贝尔不想与这个奖项有任何关系。
还有和平奖得主因对过去获奖者的不满而状告诺贝尔基金会(Nobel Foundation),例如有人认为亚西尔·阿拉法特(Yassir Arafat)是恐怖分子 ,而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则像是战争贩子。
尽管和物理相关的两个科学类奖项还没有像诺贝尔文学奖那样,被骇人听闻的指控困扰,但它们也算不上性别平等的阵地:科学领域诺贝尔奖获奖者中女性仅占不到 1%。
我建议,所有诺贝尔奖,包括科学类奖项,应该借此时机推迟一年颁发,以便重新评审和回顾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当年崇高的理想。
重振诺贝尔奖
如何用一年的暂停恢复诺贝尔奖昔日的光彩?首先,应当重新评估诺贝尔奖的使命,特别是 “造福全人类”的评审标准应当成为首要原则。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