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2017小暑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小暑?小暑养生指南

2017小暑是什么时候?几月几日小暑?小暑养生指南

发布时间:2018-08-29 08:06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小暑的到来时,也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慢慢变热了,盛夏也即将开始。不知道大家对小暑有多了解呢?夏至是什么时候呢?是几月几日呢?今天万年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暑的有关资料,接下来,大家快随小编去看看2017小暑是几月几日,农历是什么时候吧。

  2017小暑是什么时候?

  2017小暑是几月几日 农历是什么时间?

  2017年7月7日(农历六月十四)星期五

  什么是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为小暑。小暑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介绍说,“小暑和大暑虽然在字面上有大小之分,但都是制造高温高热的高手。”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小暑节气养生

  进入“小暑”,因为越来越闷热,提醒市民尽量减少外出,多喝水并少量加盐。外出时,最好携带遮阳伞、涂防晒霜。饮食方面,建议市民以清淡为主,适当多吃西瓜、莲藕、莲子、丝瓜、绿豆等,避免过度劳累,保证休息和睡眠。在高温时段,公众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和中暑;饮食清淡,少辛辣,忌油腻;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还要多吃养心、护心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戒躁怒。

  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气温呈上升趋势,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将频繁出现。

  小暑期间有两个重要历注:出梅和初伏。小暑后(含小暑当天)第一个“未日”称“出梅”,今年出梅是7月12日(一般都在7月7日-19日),这标志着江淮地区梅雨期的结束,南北方盛夏全面开始。

  小暑为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小暑前后天气持续在30℃以上,高温、高热、高湿的天气将频繁出现。

  那么,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中医认为,小暑养生要过五关,整日靠电风扇和空调来降温防暑是不可取的,要慎食冰冻的瓜果及饮料。

  第一关:养阳关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建议:这一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可适当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