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經濟讓男性突破傳統 “開屏”型的男人多起來
當你打開網購平台——
喜歡的商品彈出來,大腦的“伏隔核”立刻讓你兩眼放光﹔
一看價格,打折!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和腦島開始工作,消解了付錢猶豫和痛苦。
就這樣,你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不僅“無痛”,而且相當愉悅的“剁手”——11月11日,全球“剁手族”貢獻給天貓的成交總額,創下新高——1682億。
今年,我們更想從男人和女人的不同角度,從這個爆買事件,一窺現代人的心理變化。
互聯網經濟中
“開屏”型男人多起來
《天貓2017雙11權威發布》裡,有兩組數據特別矚目:
“消費趨勢榜單”顯示,“男士彩妝”的搜索量,同比2016年“雙11”,提升了157%﹔
從城市維度進行的消費數據分析表明,杭州男人對唇膏、眉筆等男士彩妝商品的購買熱度,在全國排第一。
截止2017年11月11日24時,按照浙江人“雙11”的購物情況,男性消費者已經佔到43%,為歷年最高比例。有人戲稱:“敗家爺們”,幾乎要追上“血拼女人”。
在動物界,愛展示的、美麗的,一般都是雄性——因為找老婆的競爭非常激烈,男士的顏值,是其中重要的指標之一。
但是在人類中,這種表現是反過來的。按照法國哲學家波伏娃寫的《第二性》講,人類男性和女性的成長是不一樣的,他們在很多暗示中形成不同的特點。人類的男孩從小被暗示要好動,玩槍、積木﹔女孩則玩洋娃娃等浪漫的玩意。經過這樣一輪又一輪的集體暗示,男性和女性呈現出不同的行動和思維特點。
不過,當互聯網經濟發展起來后,男性似乎暗暗在突破傳統。
《冬吳相對論》的主持人梁冬曾經總結過,在社交媒體上,最愛展示的是兩種人:女人﹔心裡住著女人的男人。
另一位主持人吳伯凡說,這些男人屬於開屏型男人——與孔雀開屏同理。
他從社會學意義說,這些男性的購物思維,不再偏向男性思維——購買行為相對經濟的、理性的,更多地關注家電等物品的信息。而是更像女性——購買的物品,多用於展示自己。
是不是因為現在男女人口比例越來越懸殊,找老婆的壓力又慢慢大起來了?這是不少人對這種現象的原因給出的推測。
不能試用沒有關系
女人基本靠腦補
當然了,論剁手,女人還是無可爭議的“地表最強”。因為購物的過程本身,讓女人更加愉悅。
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從工具時代—資訊時代—社交時代—娛樂時代—生活時代。
比起多數男性(心裡沒有住女人的男人)適應工具和資訊型互聯網世界,女性的消費心理傾向娛樂與生活型。女人們天生愛分享、愛展現,對視覺和微信息要敏感得多。
一位天貓企劃的高層告訴錢報記者,今年天貓剛做了品牌升級,把SLOGAN(標語)從“上天貓就夠了”升級為“理想生活上天貓”。這擺明了是要“得女性,進而得天下”。
心理學者們認為,女性的購買是種娛樂行為。
比如網絡買衣服,不能試穿也照買不誤,為什麼?
因為,女人在網購服裝等產品時,會腦補出自己使用這些東西后的美妙樣子——這種購買的過程,足夠讓人興奮。
更可怕的情形是:如果購物體驗好,女人們很可能大量地隨機性購買。這個過程就像電影票存根一樣,電影看完了,這張票就可有可無了。
今年,海外的奢侈品,越來越受到網購買家的歡迎。
為什麼在全世界消費者中,亞洲人(近年來,中國女性的奢侈品購買力特別強勁)更願意消費西方奢侈品?
一方面,經濟發展后,很多人需要從外向形態上標識出自己的消費升級。
同時,中國的城市人口密度太大,走在人群中很容易與陌生人打交道。人在陌生人面前,會有種怕別人看低自己的沖動。有什麼辦法可以迅速達到展示自己的優越狀態的效果?買奢侈品穿戴起來,是一種最簡單、直接的,讓人認識到你“高貴”的方法。
一個月后,又是“雙12”
這個方法或許可以防剁手
據說國外正流行一種抑制爆買的方法,計算“CPW”(Cost Per Wear)。為了安度“雙12”,女士們先生們不妨一試。
它的計算公式是CPW=P/N。
比如,當你看到一件衣服時,你可以把它的價值(P)除以你會穿這件衣服的次數(N),得到的數字就是這件衣服每次穿著時的花費(CPW)。
比如,一件3000元的大衣,你穿10次,每次的穿著成本就是300元﹔而一件500元的大衣,你穿1次,那每次的穿著成本是500元。
由此聯想開去,還有一些想法或許更有效,比如,想想“這件東西買回來后放哪?”或者,索性打開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隨機輸入3次密碼再開始這種帶“雙”的日子。
本報記者 章咪佳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