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出行slogan还在,但那位姑娘不在了
又一起发生乘客被司机杀害的安全事件,让滴滴再次陷入信任危机之中。继8月25日推出道歉声明之后,滴滴昨天再次发布声明:从今日起下线顺风车业务,并免去两位高管的职务。相比前天纯公关性质的声明,滴滴昨天的表态看起来更有实质行动一些。
下线业务对于互联网企业影响甚大,通常来说企业不会主动为之。主动下线全国的顺风车业务,滴滴此举有些出人意料之外,那么它打着什么样的算盘呢?
下线顺风车无助问题解决,滴滴打的是什么算盘?此次安全事件,有媒体总结出了滴滴的七宗罪:对预警视而不见、客服反应迟钝、缺乏警方联动机制、默认公开用户信息埋下隐患、平台审核存漏洞、紧急删除微博回避问题、一家独大缺乏动力。下线顺风车看似果敢有担当,但只是暂时性的举措,没有提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整改措施,并非有效的解决方案。既然如此似乎没必要推出这个方案,但滴滴另有算盘:
1、快刀斩乱麻给公众一个交代,为事态降温
事件爆发后迅速成为焦点话题,网友对滴滴屡次出现乘客安全事件,却没有实现整改一事非常不满意。这一次事件的舆论影响,要比三个月前的空姐事件还要大,滴滴品牌形象出现了极其严峻的信任危机。如果没有明确的实质性的处理意见出台,事态将继续升温发展,滴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甚至难以渡过这场危机。滴滴必须有所行动,给公众一个交代,因此昨天滴滴断然宣布下线出事的顺风车业务,免去两位高管的职务。这样给外界的感觉,它已经在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展开了实质性行动,意在讨好各界以降低事态继续升温。
2、断臂求生,牺牲小利益保住主营业务
和之前的只是批评指责相比,这次事件各界强烈关闭滴滴的极端观点频频出现在网上。关闭滴滴观点得到相当多人的支持,愤怒的网友纷纷在各大资讯平台APP留言表示希望滴滴倒闭,相关留言的点赞数高得惊人。尽管后面我会讨论这种可能性很小,但也足以让滴滴感受到空前舆论的压力。
近年来滴滴在外卖、汽车后等方向进行了业务扩张,但其主营业务还集中在网约车上。而网约车业务又分为传统快车和顺风车两部分,这次出事的是顺风车。暂时放弃顺风车业务保住主营业务,这招断臂求生差不多算是目前滴滴的最优解决方案了。主动下线顺风车业务虽然损失很大,但毕竟只占了滴滴出行业务8%,而且顺风车几乎没有同行对手,其中部分业务还会回流到传统快车业务上来,比起外界呼吁的关停滴滴来说影响要小得多。
3、以退为进,暗暗向各界施加压力
这个意图相对比较隐性,但不代表滴滴没有类似的想法。暂时下线顺风车业务,会让一部分用户感知到平台下线之后带来的不便,进一步认识到如果关停滴滴将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更大的不便。滴滴试图通过切身利益的变化暗暗向各界进行施压,以改变一部分人关停滴滴的激进观点,转向加强行业监管这样更符合滴滴利益的温和诉求。
但必须指出的是,滴滴下线顺风车业务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此次安全事件中,有媒体总结出了滴滴的七宗罪:对预警视而不见、客服反应迟钝、缺乏警方联动机制、默认公开用户信息埋下隐患、平台审核存漏洞、紧急删除微博回避问题、一家独大缺乏动力。下线顺风车看似果敢有担当,但只是暂时性的举措,没有提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整改措施,并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用脚投票让滴滴倒闭,抱歉目前这是不可能的在微博、微信群和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上,另一种呼吁卸载抵制滴滴的声音也非常强大。他们认为,既然滴滴回应毫无诚意,整改也没有进展,那么大家不妨用脚投票坚决抵制滴滴,让它业务下跌最后不得不倒闭。
这种想法很好,但遗憾的是没有实现的可能,因为滴滴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用户没有用脚投票的选择。
大多数滴滴用户,都是普通的白领工薪一族。抵制滴滴一两天或三五天,他们或许可以做到。但让他们长年累月地抵制下去不现实,毕竟大家都要正常上下班和生活,而网约车已经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滴滴则几乎成为网约车的同名词。
举例说,相当部分滴滴订单是加班后回家的出行需求,那时公交地铁往往都不方便,而短期内出租车和其他网约车供给弹性极小,无法满足用脚投票后的庞大市场需求。同时,目前其他中小玩家纷纷走上职业专车的差异化之路,价格也比滴滴贵了不少。
也就是说,用户不打滴滴之外的选择很少,抵制滴滴意味着用户要付出极大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这显然非常不现实。事实上,三个月前的郑州空姐事件,也有人提出过要抵制滴滴,事实证明丰满的理想难敌骨感的现实。既然只能短暂抵制几天,那么对滴滴的业务影响就非常有限,难动根基。
想让滴滴倒闭另有办法,消费者用脚投票其实还不如监管部门一纸命令来得更快。只要监管或司法部门出面,责令各地政府撤销滴滴的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一下就能让滴滴关停业务。但这么做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社会成本极高,其概率同样非常小。
滴滴现在为全国上亿用户提供每天的出行服务,同时还创造了数千万个就业机会。由于网约车行业集中程度过高,滴滴一家独大,没有体量相当的竞争对手来吸纳消化下岗司机。强制让滴滴倒闭,大量的网约车司机集中失业,会给当地带来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在目前整体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单单从社会稳定和经济就业的角度出发,监管部门不可能采取这种痛快一时却痛苦一世的草率做法。退一步说,倘若真的关停滴滴,在真正面临着就业压力和出行难问题时,今后不出意外地会有大量的反思文章和言论出现。
拆分滴滴难度太大,不如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滴滴屡次出现安全事件,有人解释激情犯罪难以避免。固然这是事实,完全杜绝激情犯罪是不可能的,但平台可以通过完善机制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近来曝光的各类安全事件,人们非常不满意的是滴滴没有真正重视用户安全问题,更遑论将用户安全放在首位,且一直未能从完善平台安全管理机制来解决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根源还是滴滴的市场垄断地位。众所周知,垄断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提高包括安全在内的服务质量,因为它知道无需改进同样可以获得较高的利润。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