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季养生 > 秋季养生 > 情绪养生:四季情绪各有禁忌情绪不好殃及肠胃

情绪养生:四季情绪各有禁忌情绪不好殃及肠胃

发布时间:2018-08-15 19:24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一些中老年人,身临草枯叶落的秋天,心中常有凄凉、苦闷、垂暮之感,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悲秋”情绪。为什么秋季的气候和物候容易引发伤感呢?此外,春夏秋冬四季中,哪些情绪最伤人,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身心健康呢?

四季情绪各有禁忌

春忌怒。怒是因遇到不符合情理或自己心境的事而心中不快,甚至愤恨不平的情绪表现。这一情绪让气机条达不畅,怒后又引起气机生发太过,且生气时表现为忽发忽止,颇具木之象。春季属木,配属于肝,所以怒伤肝。大怒会让肝气上逆、肝阳上亢,从而损伤肝阴,容易出现高血压、头涨、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甚至晕厥等不适。可以说,发怒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所以要想好好保护肝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怒气不要太过。遇到令人生气的事时,不妨默数三下,平复心情,理智对待。

夏忌虑。虑在七情和思相似,是对事物及看法的思考和揣摩。思虑多由脾主,与夏季相应。正常的思考问题并不影响人的正常生理活动,然而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尤其在暑湿困脾的夏季,思虑过多容易气结于中,造成中焦气滞、水谷不化、精神萎靡,进而出现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脾胃不适症状。夏季脾脏易被湿邪所困,所以脑力劳动者要注意劳逸结合。

秋忌悲。悲和忧属于秋季的大忌。忧是对某种未知的、不愿其发生的事情而担心,从而形成一种焦虑、沉郁的状态。悲就像秋风扫落叶的凄凉,毫无生机,气机内敛。自古悲秋多寂寥,所以秋天也是诗词高产的季节。过度悲伤不仅耗伤肺气,身体也会发出警告:出现面色惨淡、意志消沉、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证。《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日子久了,成林黛玉了,娇弱怕受风寒。肺为娇脏,秋季干燥,肺脏虚弱,悲伤会让情况雪上加霜,所以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取而代之。

冬忌恐。恐惧是机体企图摆脱某种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过度惊恐伤肾,容易出现二便失禁,甚则遗精。冬天万物封藏,为来年积蓄能量,恐惧则使肾气封藏失职,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保持心态平和,遇事沉着冷静,不仅让生活更平顺,也会给身体带来好的改变。

当然,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错综复杂,我们不可机械地认为情志只会伤及本脏,也不要认为各季节注意相对应的情绪就万事大吉而放纵其他情绪。另外,如果某种情绪持续时间长或频率高,如经常控制不住发脾气,或常感觉悲观抑郁等,要及时就医,以明确是否为某些疾病所致。

【为什么秋季易引发伤感?】

不可否认,描写或感悟秋景的文学艺术作品确实对后人有一定的影响。像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秋声赋》,就是由秋声起兴,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和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感叹;“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北宋词人柳永在初秋的阵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种凄苦之情;“已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这两句诗,更是写尽了秋日的凄凉和忧愁。

当然,“悲秋”情绪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人体生理的原因。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欢之情绪。夏日里,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入秋以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会有较多的分泌;如果逢上秋风秋雨的不好天气,日照几乎没有,“褪黑激素”就会大量增多。“褪黑激素”的增多,就会使人的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犯懒”,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这就是古人说的“天昏昏兮人郁郁”。

按照中国古代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而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此外,“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也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还会出现心慌、多梦、失眠等一系列症状,这显然也有助于“悲秋”的产生。

【情绪不好殃及肠胃!】

据《健康时报》报道,人在吃饭的时候就怕心情不好。《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说的就是心情对脾胃的影响。西医对此的解读是,人在感到委屈时,不良情绪会影响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直接导致胃肠分泌过多的胃酸和胃蛋白酶,使胃血管收缩、幽门痉挛,胃酸的腐蚀性会使胃黏膜保护层受损,长期的刺激最终将形成溃疡。

《生命时报》也曾报道胃肠道疾病和精神痛苦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存在相关性是有确切生理原因的:肠道系统中所含有的血清素受体(一种能调节情绪的化学物质)同样也存在于大脑之中,而且胃肠道中的神经数量要远远多于脊髓。肠神经系统与大脑和脊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是协同工作的。所以,情绪的变化也影响肠胃

所以,经常性的情绪低落确实会导致胃肠系统出现慢性疾病,甚至两者还是相互影响的。一个人被动和消极的情绪会增加他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么令人烦心、郁闷的事情,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平时多和亲朋好友交流,保持愉悦的心情。记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哦!

综合自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生命时报、人民网-科普中国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