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满眼,果实串串,灰白色的石山被满山遍野的葡萄树覆盖,曾是九分石头一分土的大石山区已变成了“绿海”。这是近日记者在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隆坝村龙磊屯两性花毛葡萄示范基地看到的景象。
都安县结合实际,探索着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开发扶贫相结合的路子,实现了生态绿化与经济效益双赢。龙磊毛葡萄基地是我市全力营造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我市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以实施“营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行动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深入推进“美丽河池·宜居乡村”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协调共进,取得了“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初步成果。
绿色工业现雏形在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河池传统产业存在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和环保压力大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通过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和强化园区生态建设等方式,积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可循环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据统计,2018年第一季度,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9%,能源消费总量为113.36 万吨标准煤。今年上半年,全市没有发生较大、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保障了全市辖区环境安全。中心城区(金城江区)环境空气实际监测181天,有效监测天数179天,达标天数163天,优良率为91.1%,其余10个县(区)城区空气环境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河流红水河、龙江河、刁江等7个断面水质和市城区、各县(区)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为100%。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市中心城区无劣五类及黑臭水体情况发生。
生态经济富万家信河村是东兰县环境最复杂的贫困村,集库区、山区和边区一体,精准识别时该村贫困户有228户882人。面对这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村党支部书记卢荣桥通过“卢荣桥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群众改变思想,依托本土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形成了“库区拦河养鱼虾、土坡造林养猪鸡、石山种草养牛羊”的立体式脱贫方案,其万亩油茶示范基地成为实地调研的热点之地。
这是我市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事例之一,全市按照产业“长中短”发展原则,聚焦“十大百万”扶贫产业,抓好扶贫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引领带动扶贫产业发展。全市已建立扶贫产业示范基地1968个,覆盖贫困村622个,带动贫困户6万多户参与发展特色产业。
此外,我市还积极创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市已累计创建各级示范区(园、点)1111个,形成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示范带动效应突出、经济效益良好、扶贫效果显著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并积极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全市已明确认定认证登记申报主体26个,基地26个。同时,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造林补贴、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四大造林工程。现已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9万多亩,义务植树506万株。
改善环境美乡村“我家厨房已经改造好,新安装了洗菜盆、节柴灶等,墙面也重新刷了,现在感觉真的不一样。”天峨县更新乡文里村村民黄尤春在参加 “改厨改卫”工程项目后如是说。
为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我市全面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三改”项目,保障基本居住功能和卫生健康条件;建成83个片区处理中心和110个村级垃圾终端处理设施,3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共39套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全部竣工,农村环卫设施不断改善;全市1461个行政村按照“六有”标准建成并挂牌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正常开展村级就业社保经办、教育助学、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法律调解等“六项”服务,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效地促进工业、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有效地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80.75万人次,同比增长27.06%;旅游总消费204.5亿元,同比增长36.79%,旅游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见习记者 韦玉厦)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