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常识 > 养生禁忌 >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发布时间:2018-08-11 11:16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在父母那辈人的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养生”、“食疗”方子层出不穷,他们乐此不疲地转发关于食物能治愈疾病的文章,苦口婆心地让儿女听从建议。一些医疗保健公司,也打着“养生“的旗号,宣传”天然“食物的神奇疗效,得到大批中老年人的簇拥。

在“民间饮食疗法”中,这些理论比比皆是:食物具有药物的功能,能够治疗疾病,“寒性”或“凉性”的食物,能“清热解毒”,“热性或温性”的食物,能“补虚除寒”;而且在相关典籍中,记载了食疗食补的治疗范围,涵盖内科疾病、外科系统疾病、产科、皮肤病和肿瘤等等,甚至能够乌须黑发、返老还童、聪耳明目。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传统的“食疗”不同于后世的营养学,它的关注点不在于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维生素补充,而是所谓的“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食物特性来调理机体功能,从而保持健康或愈疾防病。这种“方法论”被民间借鉴和发挥,便衍生了大量“药膳”、“食疗”经验,不少食物被赋予种种“疗效”,甚至被推上神坛。

无所不能的饮食疗法

以萝卜为例。萝卜是民间饮食疗法中较常见的食材。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处方。”

在“养生专家”们的介绍中,萝卜“无所不能”,既是味美食材,又是治病良药,堪比人参。在它的功效表上,不仅包罗了止咳化痰、消炎这些日常性的功效,还涵盖了降胆固醇、降血脂、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甚至防癌抗癌等作用。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然而,剖析一下萝卜的成份,会发现它的表现和其他蔬菜相比,并无什么过人之处。每100克白萝卜中,仅含蛋白质1.1克,碳水化合物只有2.63克,膳食纤维1.4克,钙27克,锌0.13克,维生素C为29克。

将它和西兰花对比一下,会发现后者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方面基本上完爆前者。例如,每100克西兰花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为萝卜的2倍以上,膳食纤维、钙接近2倍,锌含量为3倍,维生素C含量是萝卜的3倍。

在各种养生食疗观点中,萝卜还被赋予“抗癌”的使命,因其含有“抗癌物质”、“痛风勊星”萝卜硫素。然而萝卜硫素在加热烹煮过后,能被人体摄取的仅仅是微量,况且其抗癌和治疗痛风的效果有待验证。

除了萝卜之外,姜也是当之无愧的食疗“明星”之一。

在中国民间传统食疗理论中,姜的“功效”多达二三十种,几乎无所不能,成了“治百病”的神器。小到健胃消食、治疗腹胀腹痛、杀菌解毒、治感冒、止吐、防晕车晕船,大到抗氧化、防癌抗癌、治疟疾、减少动脉硬化等等。各种“食疗”方子中的常见做法是生姜熬水,或和红糖、大蒜、葱、酒或鸡蛋等食材混合搭配熬成汤水服用。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那么,姜是否有着上述饮食疗法中所称的疗效?

一些研究项目认为,姜在治疗原发性痛经、缓解孕吐以及化疗引起的呕吐方面可能存在有效性。一项对2000-2009年相关论文的调查回顾中显示,孕妇口服生姜单药制剂后,因怀孕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有所缓解。

但上述研究由于试验时间持续较短,存在局限性。而且,这种制剂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可能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这种治疗方法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大样本的研究。

除了上述研究以外,亦不乏关于姜的抗癌、抗氧化和抗菌的研究,但由于缺乏大量随机的长期临床试验,难以评估明确抗氧化剂的作用,无法明确效果。

更何况,姜提取物在体内代谢得比较快,停留的时间不足以进行长时间的实验观察,这表明实验时所观察到的效果,未必是姜提取物发挥的疗效。这无疑也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不仅如此,在各种关于生姜的有效性实验中,一般以姜的提取物为研究对象,部分研究以姜粉为研究对象。姜的提取物需要经过严苛的外部条件进行提取,而就普通家族日常烹饪过程中对食材的处理手段而言,人们对温度、浓度、时间无法精准把握,也缺乏相关的设备和材料,远远达不到有效成份的提取标准。而对于姜粉的食用剂量的把握,普通人也难以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平衡。在日常的烹饪方式和饮食结构背景下,姜的营养成分对人体每日摄入量的贡献,其实可以少到忽略。

综观迄今为止关于姜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有效性方面的各种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所属的医学图书馆的综合评价是:只有少数几种是“也许有效”,而多数功效是“没有证实或者直接否定”。

所以,这位“食疗明星”,也许应该褪去光环,乖乖地回到厨房,做个辟味除腥的菜肴助手。

天然的,一定是安全的吗?

不少人认为,天然产品应该是“安全的”。他们也许并不了解食材中一些成分的变异性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部分天然食材对人体健康含有潜在危害的药理活性分子。例如,在传统食疗观念中被认为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功效的山楂,在世卫组织自发报告方案以及相关临床试验数据中,有轻到中度不良反应的案例记录,主要症状为头晕、眩晕和胃肠道,还有八个案例是关于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而甘草,在《中国药典》中,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袪痰止咳”等功能,民间不乏将其用来熬汤、泡水的食疗方子。但一篇来自《英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的论文则记录了甘草可能引发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低钾血症和高血压;而这种不良反应在一些常规药物的相互作用下,还会变得更加严重。

有病就吃药,别拿食疗自欺欺人

2008年就发生了一例摄入甘草后,继续服用避孕药引发中毒的事件。在其他一些案例中,还出现了横纹肌溶解、低钾麻痹、低钾性脑病和心脏骤停这些严重的临床副作用。

在过去的20年里,已有大量病例报告记录了一些民间“食疗”药材与处方药在相互作用后引起的不良反应。

比如,当归和华法林协同作用,将强化抗凝作用,增加出血危险;类似的案例也发生于服用西洋参与枸杞后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银杏则会降低服用奥美拉唑洛赛克(治疗消化道溃疡)或甲糖宁后的血药浓度,影响疗效;高丽参(红参)与治疗抑郁和缓解心绞痛的药物苯乙肼互相作用,引起失眠、震颤和头痛;家喻户晓的“补品”人参,亦有相关的副作用案例报道,包括服用后出现紧张、震颤,复发性抑郁症患者躁狂发作,崩漏和过敏反应,包括全身荨麻疹和呼吸困难。

不要放弃治疗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