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貴州習水:紅色小鎮 綠色希望
摘要:2018年8月5日至6日,“鄉村振興戰略與精准脫貧研討會暨第十四屆全國社科農經協作網絡大會”在貴州習水召開。習水土城華潤希望小鎮作為其中的參觀點,向全國各地的與會人士展示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推動鄉風文明的有效途徑。
七月流火,一場久違的夜雨洗禮后,土城華潤這座氣溫多日持續在30度以上的希望小鎮降溫了不少,空氣格外涼爽。剛剛提檔升級改造竣工的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景象。
廣場上,一群中老年女性衣著艷麗,有大花裙子,有中式著裝,悠閑地晒著太陽散著步。
社區辦公樓內,華潤、水獅壩兩個社區(村)第一天合並辦公碰頭會正在進行中。華潤社區總支書記王升科說,合署后,對外統稱華潤社區,借助華潤希望小鎮近年快速發展的經驗,將有助於原水獅壩村開發建設,加快融入城鎮化發展軌道。
六年前,華潤集團在全國建設第七個希望小鎮的機會垂青土城鎮原水獅壩村新輝組、平壩組、黃金灣村黃金灣組這片紅色的土地,土城華潤希望小鎮農村社區委員會應運而生。
該鎮鎮長汪騫介紹,華潤社區面積2.39平方公裡,成立以來共實施項目128個,投資2.2億元,創我縣農村社區建設投資之最。轄區內雨花台烈士袁咨桐故居等旅游景點的建成,為這座充滿紅色傳奇的小鎮更添亮色。目前完成了小鎮人居環境改造、河道治理、花海建設、產業植入等項目,配套建成了綜合服務中心、幼兒園、老年公寓等公共服務設施。為打造全國一流鄉村旅游度假區,修建了水上樂園、停車場、自行車路連接線等項目。
經不斷改造完善,“黔鄉特色小鎮、生態文明小鎮”的目標基本實現。
旺了產業富了農民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所在。華潤社區雖緊鄰千年古鎮土城行政辦公區,受資源與環境所限,事實上早些年並不富裕。建設“經濟活力小鎮”早在規劃階段就擺在捐建單位華潤集團的案頭。
黃金灣村民有60年以上專業種植蔬菜歷史,早已形成自身品牌,為全縣發展蔬菜規模種植提供大量人才和智力支持。引導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精心培育優質有機蔬菜,開展農超無縫對接,讓菜農獲得更多收益,此為產業發展的方向。
村民袁遠倫一邊收割即將罷市的西紅柿,一邊盤算今年獲得的收成。他家能用於專業種植蔬菜的土地僅1.5畝,他說,今年種菜賣了兩萬余元,育菜秧苗出售也收入了兩萬多,黃金灣的蔬菜都不愁銷路,運到習水縣城第一時間就被搶購一空,菜農種植積極性很高。
王升科介紹,黃金灣內蔬菜種植大戶羅應軍年收入一二十萬元。幾十戶菜農依托80畝連片蔬菜種植,家家戶戶人均純收入過萬元。他說,黃金灣內有穩定的產業,老百姓都一門心思放在搞生產抓收入上,民風淳朴,矛盾糾紛零上交。群眾都說,有時間吵吵鬧鬧,不如踏踏實實在家種片菜。
社區辦公場所片區,集體流轉土地219畝用於鮮花種植,競相開放的時節,觀花海,拍婚紗,賞美景,游人穿梭,絡繹不絕。區域內常年日照充足,加工面條有先天優勢,做出來的面條質量好,價格公道,加工企業多達19家,涉及從業人員60余人。王升科透露,生意最好的一家年純收入達二三十萬元。
有了游客,旅游項目也多起來,當地群眾增收都與旅游有關。該鎮分管旅游的副鎮長張含露說,保守計算,華潤社區平均每戶1人依托旅游實現就業。
習水縣土城鎮黃金彎新村周東亞攝
綠了村庄迎來游客
鄉村振興,重點在生態。華潤社區本著山綠、水清、房美、院淨的規劃指南實施建設。
海拔低、降雨少、蒸發大,山頭植被生長緩慢,是該區域較為棘手的問題。要扭轉此局面,社區說動區域內農戶放棄養殖,杜絕野外放牧,養殖戶轉型從事旅游服務業,每年植樹季節組織大量栽種適應生長的速生樹種等植物。幾年堅持,以前寸草不生的山頭煥發了生機,披上了綠色的衣裳。該鎮通過爭取項目“還土於河、還水於河、還岸於河、還綠於河”綜合治理水獅河,建設沿河林蔭步道2100米,水獅河又重現天然太極圖的自然景觀。
人居環境改造過程中,社區將庭院綠化、美化作為重點建設,458戶家家門前栽樹、戶戶庭前種花,環境大改觀。
家住希望小鎮觀景台附近的陳玉紅夫婦是生態環境紅利釋放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早年一直在外務工的夫婦二人,4年前見家鄉環境美了,預測游客會多起來,陳玉紅毅然辭去在服裝的工作,夫妻二人回家開起了農家樂,因居住在一覽景區200畝花海的有利位置,取名望花台。
陳玉紅的妻子趙小艾介紹,客源多為散客,偶爾也接旅游團隊的單,忙的時候一天10多桌自己的房子不愁房租壓力,不受別人管束,一月下來比打工強。她坦言,沒有生態環境的改變,或許仍在外依靠務工為生。
環境變好的同時,相關產業也跟著多起來。迄今華潤社區花海景區附近農家樂6家,可容納400人同時就餐。私人旅館10家,床位90張。
談到對該區域發展的定位,汪騫說,將堅定建設全域旅游示范區的戰略,通過希望樂園、希望農園等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提升古鎮核心區旅游接待能力,豐富文化體驗旅游內容,推動全域旅游、鄉村旅游和休閑旅游融合發展。(羅俊)
(責編:任志慧、鄧楠)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