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经过夏季酷暑的肆虐,人体津液大量损耗,阳气外泄,立秋过后虽气温渐降,人们却极易感觉倦怠、乏力。“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秋季不仅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机。为此,记者特邀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赵桐,讲解立秋养生与保健知识,与大家分享。
“早晨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但刚刚立秋之际气温并不会迅速下降。赵桐说:“‘秋后一伏,晒死老牛’,此时的秋老虎威风凛然,暑热与暑湿继续横行,只有晚间人们才能体会到有些许缓解。养生重点仍为清热解暑祛湿。”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秋季养生重在“收”。为顺应秋季阳气内敛,人们的起居宜遵循“早卧早起”的原则,较夏季可增加睡眠一小时,尤其需要睡好子午觉。赵桐表示:“秋季‘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间11点至凌晨1点,午时是中午11点至下午1点,夜间睡眠以6至8小时为宜,午睡以半小时左右即可。睡好这两个时间段,利于解除秋乏,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尤其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易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体也有好处。”
秋季虽是收获的美好时节,但也是万物走向凋谢、呈现衰败景象的季节。尤其是晚秋,更易引起人们的伤感情绪。赵桐告诉记者:“秋天对应的脏器是肺,悲伤易伤肺气,秋燥亦损耗肺阴。适当延长夜间睡眠时间,有助于收敛神气、平和心态;笑、唱歌皆能宣肺,经常和朋友、家人聊天喝茶,唱歌跳舞,或到公园散步,看喜剧类的电影、电视,养花、垂钓等都有助于调节心态,保持乐观情绪与内心的宁静,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立秋后天气转凉,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赵桐说:“运动时间以早晚为宜,可选择登高、慢跑、快走、游泳、跳舞、瑜伽等有氧运动方式,运动中应注意水分的补充,运动后需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衣服,以防受凉感冒。更值得重视的是秋天阳气本应内收,运动量需因人而宜,不可过度,过量运动可致阳气外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气候干燥易伤肺阴,因此,秋季饮食应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以少辛增酸,滋阴润肺为原则。赵桐认为,立秋时节要少食辛辣、油炸、烈性酒等发散、燥热及肥腻之物,多吃一些酸味水果,如葡萄、广柑、山楂、柠檬、乌梅、菠萝、芒果、猕猴桃等,多吃新鲜蔬菜,如莲藕、菠菜、冬瓜、大白菜、黄瓜、萝卜等,滋阴润燥,利于肺气收敛。
立秋以后,气温渐降,人们食欲逐渐好转,民间素有贴秋膘习俗,希望弥补入夏以来的亏空,为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现代人普遍饮食热量偏高,过多的肉类会加重肠胃负担,同时也伴随有高脂肪的摄入,对超重及肥胖者更为不利。所以贴秋膘一定要适度,内容不仅指吃炖肉和鱼虾等动物食材,还应包括健脾益胃的植物食材,如山药、莲子、山楂、茯苓等。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