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合作之城”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腾飞与展望
十年耕耘,沧海桑田。在红海之滨的荒漠上,一朵绚烂多姿的“沙漠之花”——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以下简称“泰达合作区”)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是合作的象征,也是共赢的典范,被誉为“中埃合作之城”。
泰达合作区是中埃两国在特区开发、产能合作、吸引外资等经贸领域的重点合作项目。从荒芜的戈壁滩到占地面积7.3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城,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截至2017年年底,泰达合作区共吸引中外企业68家,实际投资额超10亿美元,已初步形成了新型建材、石油装备、高低压设备、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合作区年总产值约8.6亿美元,销售额约10亿美元,上缴埃及税收10亿埃镑(1美元约合17.84埃镑),直接解决就业3500余人,产业带动就业约3万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对中东、北非甚至整个地区均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
1.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特区
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于2008年,地处“一带一路”和“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交会点上,是中埃两国政府高度关注、大力扶持的重点项目。回顾历史,中国当时提出“走出去”战略,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埃及方面,时任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华时参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有感于中国经济特区的强大生命力,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特区开发的先进经验。两国领导人一拍即合,决定重点推进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
2015年,埃及政府提出“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计划沿苏伊士运河建设“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包括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预计建成后每年将为埃及创造高达1000亿美元收入,约占该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契合埃及“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计划”,泰达合作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16年1月21日,中埃两国政府在开罗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谅解备忘录。两国共同在开罗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五年实施纲要》,双方同意加倍努力,发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继续鼓励和支持有意愿的中方企业在该地区或埃及其他地区投资。中方将推动有实力、具有科技含量的企业到苏伊士合作区投资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为泰达合作区及其入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提供对泰达合作区的发展规划咨询和对埃方人员的培训。埃方将对泰达合作区提供经济特区的相关政策支持,在公共服务、税收优惠、外国员工比例等方面作出安排。
2.确立环保理念
埃及泰达执行董事李代新回忆,得益于双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泰达合作区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免不了双方在发展理念、管理理念等方面的碰撞、磨合。泰达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园区开发企业,将园区定义为区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政策、规划、配套设施、服务等方面的便利,促进产业聚集,进而带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一开始,泰达希望将天津工业园区的模式“复制”到埃及来,创造一个类发达国家的投资环境,营造仿真型的国际化产业园区,但是这与埃方的发展理念不尽相同。
一是在园区建设理念上,中国习惯“筑巢引凤”,集中力量办大事,先把园区发展起来再吸引企业投资。而当地政府则相对保守,希望先获得企业投资再进行开发。李代新表示,两种发展理念无所谓对错,只是埃方的建设思路导致区域开发周期相对较长。最初,双方在这一发展理念的交流和碰撞较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园区建设理念也逐渐赢得了埃方的认可。
二是在园区发展理念上,泰达提倡建设绿色生态的产业园区,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宜居,营造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初由于局势动荡等原因,埃及政府无暇顾及环保标准。泰达坚持将防治污染作为项目的准入标准之一,不让埃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埃及政府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特区管理局也将环保作为园区发展的理念之一。目前泰达一期两平方公里项目内的主干道全部安装了“风能+太阳能”路灯,成为埃及第一座大规模使用绿色能源路灯的园区。
三是在园区设计理念上,泰达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产兴城,城兴促产,产是园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城是园区生存活力的象征,二者不断牵引互动,促进创新升级。园区需要有商业和居住的支撑,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和土地的价值。这个观念最初也与埃及政府产生了分歧,埃方认为工厂就是工业生产的场所,居住的职能由城区承担。经过了多年的开发,园区建成了综合配套服务中心,其中包括公寓、餐厅、体育馆、健身房、员工俱乐部、图书馆、游乐园等设施,丰富了入驻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也带动了园区的商业价值。因此在二期的开发设计中,埃方认可了泰达的园区设计理念,专门规划了商业配套区和居住区,并把这一理念运用到了特区内其他园区的开发中。
目前,泰达合作区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外经贸合作区的范例,泰达在埃及的经验已经在中信缅甸皎漂项目、肯尼亚蒙巴萨自贸区项目、吉布提国际自贸区项目、刚果(布)黑角项目和加纳库玛西项目等得到应用,帮助这些园区与当地政府更好地交流合作。
3.产能合作领先
与埃及实现产能合作、互补发展是“一带一路”所提倡的共建原则的集中体现。合作区内的中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埃及工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如巨石埃及公司的玻璃纤维、牧羊集团的生产粮食仓储钢板和饲料机械设备的生产线、西电公司的高低压电器、宏华公司的石油钻井设备都是添补埃及产业空白的重要企业。
以巨石埃及公司为例,该公司是埃及当地最大的中资制造型企业,是中埃两国经济合作的重要成果和成功典范。巨石埃及公司现有3条玻纤生产线,总产能20万吨,是非洲唯一的世界级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基地。巨石埃及的建成使埃及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纤生产国,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000余个,每年上缴税收超过1亿埃镑。
巨石埃及总经理吴平告诉记者,最初埃及方面对巨石的入驻不是很认可,认为中国投资的目的是赚取本国利益,因此存在一定的防范心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埃方看到了企业切实带动当地发展的突出成果,认识到了中埃产能合作的重要意义,吴平也亲身感受到企业与政府的对接效率提高了很多。他向记者介绍,生产玻璃纤维所需的矿粉共5种,巨石埃及对于其中3种的用量都达到一年10万吨以上。这一需求也带动了当地矿产资源加工、包材加工及各类零配件销售企业协同发展,当地采购额每年达到2亿埃镑。巨石埃及还吸引了玻璃纤维下游产业的风力发电叶片厂商来到埃及投资建厂,进一步促进了埃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