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认为: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盛衰有关。人体外部变化是内脏生理切能、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现象(即《黄帝内经》所云:“有诸内而于外”)。可见,外在是现象,内在是本质。
女性过35岁以后,随着机体脏腑功能的衰退,身体的各项机能也由旺转衰,迅速老化。除了面容、头发的衰老极易觉察之外,耳目功能的衰退也同时并见出现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昏花,听力下降,记忆力大大减退。部分女性会提前进入生理上的更年期,情绪之不稳定,月经之异常改变已初露端倪。继之而来的是皮肤衰老、皱纹增多、各种色斑出现、乳房下垂、体态雍肿,昔日的青春靓丽慢慢飘逝。而外在的护肤品只能起暂时的作用,内部脏腑的调理显得更加重要。体表外在貌美是以全身内在的和谐与健康为前提的。查其外、知其内。一切外表的病变都有不同程度的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此,在治疗上注重整体调养、扶正固本、补益气血或活血化瘀,补中有泻,泻中有补,这才是中医美容的理想之途。那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见热退热、见血止血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往往事倍功半。
内脏与美容的关系
在中国较富裕的年代─唐、宋,为了增进生活情趣,同时具有保健养生的作用,都会服用芳香的植物,以中国传统医学的观点来看,皮肤的颜色和细致与否以及体味,都和遗传、所吃的食物、所处的环境,还有心情有关。这些因素,都是和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只要五脏真气充足,气血旺盛,肌肤自然晶莹剔透、光泽柔嫩而有自然的体香,所以要肌肤显现青春美丽,一定要先将五脏六腑调整好。
上述《黄帝内经?素向?上古天真论篇》的那一段话中涉及肾与齿、发、肝与发、肝与筋 肾与骨、髓、发、齿、的精华理论。此外,《内经》中还有关于“肺与皮肤,毛”、“心与血脉,面”、“脾与四肢、肌肉,唇”之论。凡此,都说明内脏与人体的容颜美、形体美息息相关。脏腑是气血产生的重要器官,脏腑的各项机能健全,肌肤就细腻红润有光泽、富有弹性,不施脂粉亦添娇艳。因此,脏腑是美丽之本!
五色与五脏的关系
祖国医学认为:人的面色,是脏腑气血外在的表象,脏腑之精气通过经脉而上荣于面。色泽相合是五脏精气旺盛,气血充盈,荣华于外的象征。
青—— 肝 主寒证、痛症、瘀血、惊风及肝病
赤—— 心 气血得热则行,主热证
黄—— 脾 主虚证、湿证
白—— 肺 主虚证、寒证、脱血、虫证、夺气
黑—— 肾 主肾虚、寒证、痛症、水饮和瘀血
为关键。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皮肤。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