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泡鸡蛋能治疗风湿?对于这类“伪科普网文”,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网络上,它们正受到中老年群体的“追捧与迷信”。它们披着“科普”的外衣,实际上却是赤裸裸的营销帖或虚假广告。
“伪科普网文”特点十分鲜明,主题大多集中在两性疾病、健康养生等领域。文章充斥着晦涩的专业名词,拼凑着所谓“重量级”专家的解读以及“权威”数据分析。以醋泡食物为例,这种被医疗术语包装出的所谓“神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药品数据库里却查不到相关信息。
面对网络上的“伪科普”,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都有可能随时“中招”,更别提辨别能力稍弱的中年老年群体。大部分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病痛,一时“病急乱投医”就容易轻信网文,而他们一旦误入不法商家营销套路,不仅会破财甚至可能贻误病情。
近年来,由此类“伪科普”造成的恶果数不胜数。早前,还有人打着科普的名义,发网文断言所有疫苗都有害,劝告父母别给孩子打疫苗,导致一些父母产生“疫苗恐慌症”。
究其本质,“伪科普网文”就是互联网虚假广告。然而,在资讯纷繁复杂的网络上,这种“伪科普”大有蔓延之势。如何去伪存真,这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对受众而言,要有正确、理智的认知,不能偏听偏信,要加强防范,比如对有兴趣的医疗文章,可以向正规医院医生求证。年轻人要关注长辈的身体状况,尽量避免他们向网络“求医问药”,以防范其误入互联网营销圈套。
其次,从法律层面打击这种虚假广告。严格来讲,“伪科普”就是虚假广告,违反了广告法对于广告真实性的最基本的要求。监管部门要拓宽举报渠道,加大对广告主、经营者和发布者的惩罚力度。
第三,网络平台方要加强审核。以自媒体为例,应通过关键词屏蔽、黑名单等方式对伪科普类文章进行多次审核,以控制虚假信息的传播。
“伪科普”之所以受热捧,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真科普知识的渴求、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国家相关部门不仅应注重科普宣教和疾病预防,还要逐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回应人们的期待。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