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11月6日16时30分讯(记者 黄宇)明日立冬。立冬过后,日照时间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既有农作物收获后收藏起来的含意,又有进补养生的食俗。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今(6)日,重庆市肿瘤医院中医肿瘤科杨双医生从情志调节、生活起居、饮食养生、运动锻炼、药物调理等五方面,向市民提出养生建议秘籍。
情志调节——
避免不良情绪 心情宜淡泊宁静
冬季时节,寒风瑟瑟,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悲伤的情绪。《皇帝内经》有云“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消极的精神状态会消耗人体正气和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行。情志调节与适应能力差的人较之心情豁达舒畅之人易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溃疡甚至癌症等疾病。
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惊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宁静为本,保养精神。
生活起居——
寒冷冬季宜早睡晚起 注意防寒
《灵枢·本神篇》提到:“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进入冬季以后,“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是养生的基本要求,意思是说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一定要早睡晚起。
冬季防寒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感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上背心就行。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防寒。方法有:一是选择合适的鞋袜。鞋不宜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保温的棉袜为宜;二是平时多活动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以 50 ~60 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饮食养生——
多食苦味食物补益心脏、肾脏
按中医理论, 五行生五色,五色润五脏。五色为:黄、红、白、青、黑。五色中:黄入脾、红入心、白入肺、青入肝、黑入肾。《四时调摄笺》有云:“冬之时,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养心”。冬季滋补以养肾为先,饮食上应注意肾脏的调养、热量的补充,冬季要少食咸味,以防肾水过旺从而影响心脏的功能。可以多食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
因而冬季宜食的黑色食物有:乌鸡、甲鱼、墨鱼、香菇、黑木耳、香菇、紫米、黑豆、黑芝麻、紫菜等。
适合选择的苦味食物包括芹菜、葛笋、生菜、苦菊等。冬季适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牛肉、鸡肉、羊肉、虾等。蔬菜有黄豆、胡萝卜、韭菜、油菜、盖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柚子等。
运动锻炼——
冬季户外运动锻炼之前要热身
《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提到:“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有损于人也”。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冬季户外活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但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热身活动非常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少量练习,使身体微微汗出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八段锦是一种起源于中国北宋的健身方法,由八种肢体动作组成,内容包括肢体运动和气息调理。练习无需器械,无需场地,整套动作也就十分钟左右,老少都适合。在冬季练八段锦尤为适宜。
药物调理——
中药养生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中药养生保健首先要辨证,再根据具体的证候进行调补,所以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进补。值得推荐的有“三九贴”和“膏方”。
春夏养人之生气,长气,秋冬养人之收气、藏气,参时调阴阳,顺时用药夏病冬治。三九贴是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秉承“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它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三九”天里每“九”期间的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取下,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效果。
中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一年中进补的最好季节,而冬令进补,更以膏方为最佳。膏方是指一类经特色加工制成的膏状方剂,又称“煎膏”、“膏滋”,属于中医传统剂型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方一般由20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原标题:@重庆人 明日立冬了 进补养生看好这五条秘籍)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