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经过几个月考察,莫际宁最终在平乐县张家镇老埠村委砧板寨自然村找到了100多亩地,并投入1800多万元建起了单体钢架食用菌生产大棚20座,总面积2万平方米;钢架结构生产车间一座,总面积3200平方米;高温灭菌房4间,组装式冷库9间,共1200立方米。
莫际宁(中)在查看袖珍菇的长势
桂林日报记者蒋伟华 通讯员陶彩忠 唐莉 文/摄
2016年,平乐县的莫际宁和几个股东发起成立了一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平乐县张家镇老埠村,租下村里废弃的砖厂及周边土地100亩,建立袖珍菇大棚,培育出了菌类上品——— 袖珍菇。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年产值2000多万元。公司发展起来后还主动担当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大力扶持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把握商机,发展袖珍菇新产业
据介绍,袖珍菇也叫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品,并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1997年,莫际宁中专毕业后在平乐县蚊香厂当工人,后来下海经商并有了一定积蓄。2016年,一次偶然的外出机会让他看到了种植袖珍菇的巨大商机,并认识了几位种植蘑菇、销售蘑菇以及生产蘑菇原料的老板,他们商议后认为种植蘑菇这个“白色产业”具有美好前景。于是,当年2月,莫际宁发起成立了一家专门种植蘑菇的专业合作社,并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种菇基地。
经过几个月考察,莫际宁最终在平乐县张家镇老埠村委砧板寨自然村找到了100多亩地,并投入1800多万元建起了单体钢架食用菌生产大棚20座,总面积2万平方米;钢架结构生产车间一座,总面积3200平方米;高温灭菌房4间,组装式冷库9间,共1200立方米。同时,还购置装袋机、拌料机、菌包粉碎机、脱水机等有关设施设备,开始了袖珍菇产业的发展之路。
艰苦创业,打造千万元产业
创业艰辛。由于莫际宁租的土地是村里废弃的砖厂,土地平整及规划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袖珍菇种植技术十分讲究,由于袖珍菇是高温菇,对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对大棚设施要求高,本地区很少有人种植。他到多地考察学习后,最后确定使用江浙地区最新开发的全国跨度最大的单体大棚,跨度为14米,采用立体化种植,移动式冷机处理技术,梯进式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同时引进装袋系统进行菌包的自主生产,实现了菌包的自我供给及外销,日产菌包3万个。开始产菇时,莫际宁每隔一两个小时就到棚内看看菇缺不缺水,温度高不高,每天折腾下来几乎没法睡觉。
经过两年的努力,公司目前年产菌包280万个,一部分用于生产鲜菇,一部分外销给小规模生产的农户。公司年产鲜菇1000多吨、干菇两吨多,产品远销深圳、广州、南宁等城市的大型菜市场,供不应求。产菇当年公司产值达1000多万元,成为广西区内最大规模食用菌生产基地,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主动担当,助力脱贫
莫际宁的公司从创建开始,就主动担当起精准扶贫的社会责任。张家镇老埠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1户,公司通过产业带动,帮助村民实现脱贫。
目前,公司为社会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并特别安排了20多户贫困村民就业。他们负责袖珍菇的肥水管理和采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的愿望,月平均工资达3000多元。2018年,莫际宁的公司在平乐县二塘镇建立分厂,扩大生产规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注册自己的商标,争取打入大型超市。并培训农户种植蘑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合格的菌包,免费给予技术指导,由农户自行管理生产,公司统一按市场价分等级收购销售,带动更多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