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互联网下半场,小米美团拼多多激流勇进

互联网下半场,小米美团拼多多激流勇进

发布时间:2018-07-24 10:14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流量霸权、资本霸权、逼迫新公司站队,整个互联网看似一直不平静,却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而这种平衡状态下正暗流汹涌。

互联网下半场,小米美团拼多多激流勇进

互联网下半场这个词最早是美团王兴提出来的。

2016年的下半年,他在内部讲话中讲到:

“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也是刚刚进入‘下半场’。之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但是现在可以看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王兴指出两条路,要不开拓海外市场,可能还有更多用户,但是国际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不你就得精耕细作,把原有的用户服务得更好,通过每个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半场BAT已然占山为王,下半场他们也不会缺席。流量霸权、资本霸权、逼迫新公司站队,整个互联网看似一直不平静,却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而这种平衡状态下正暗流汹涌。

今日头条不断对抗腾讯;小米则被认为是最有可能把百度挤出BAT的人;美团、滴滴试图在巨头之间游走以维护自身的独立意志;拼多多则是在巨头眼皮底下悄然崛起,依靠“错位竞争”,试图在人们都断定没有机会的领域里再挖出一个新金矿。

创业公司拥有独立意志的时间越来越短,但在巨头们一不留神的情况下野蛮生长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在现有格局秩序下,他们被披上了一层英雄主义色彩,观众们期待看到以小博大,以少胜多的传奇。

其中,小米、美团、拼多多都在今年登陆二级市场,他们是生长于巨人之后的“小公司”,且分别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我们希望能从他们的故事中得到启发:

下半场还有突围机会吗?越来越“无聊”的互联网格局还有被搅动的可能吗?

小米:成为新物种

大约在7年前(2011年),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的时候,它并没有被当时的大公司视为一个值得忌惮的角色。在2012年,联想内部对小米的评价是“即使呼声很大也就几百万销量”、“即便做到了千万的目标,也只是联想的几分之一”。

让前辈们没有想到的是,从几百万销量冲到第三方监控排名的国内第一,小米只用了三年。根据IDC数据,2014年,小米以5270万部手机的出货量,位列国内智能手机排行榜第一位,全球智能手机排行榜第五位。

8年创业路程如坐过山车一般。2016年于小米,就是从高处跌落的一年。业界前辈幡然醒悟、大下血本,再加上过去几年高速发展而疏忽的供应链及内部管理等诸多问题,小米的国内市场排名从第一跌到第五,出货量也从6490万下降到4150万部。

当你还是nobody的时候,没人注意你,这也恰好是一个自由成长的大好时机,一旦行业已有的巨头发现你的存在威胁到他们的地位,那事情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2017年,雷军亲自披挂上阵整肃供应链,又提出了小米的五大核心策略:黑科技、新零售、国际化、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金融。“黑科技”这样模糊不清的定义,引来了不少业界的嘲讽,但“新零售”、“国际化”两个大方向,却是确确实实地反映在了小米的增长上。

2017年,海外市场贡献了小米40%的出货量,将小米的全球出货量重新推到了9240万部的高位。

新零售则依托小米之家和小米生态链,最终成为了小米上市故事的三驾马车之一。

雷军对小米之家的目标是17年开200家,三年内开到1000家,且干到“每家1000万营业额”。截至18年第一季度,承载“新零售”策略的小米之家的数量,已经从2016年底的51家,上升到了331家,而IOT与生活消费品对小米的营收贡献,也从15年的13%,增长至了20.5%。

早年小米通过顺为加小米生态链组合打法投下的近百家小米生态链企业,也已经逐渐成为小米在新零售领域的“护城河”。

单以智能音箱为例,据Canalys数据,18年第一季度,小米占中国智能音箱市场的35%,仅次于阿里的59%,而远胜于重金收购渡鸦的百度等巨头。类似的单品叠加构建出的“小米全家桶”生态,就能为小米在硝烟渐浓的新零售领域,建立起消费壁垒,成为小米与资金实力更强的互联网巨头叫板的底气。

互联网下半场,小米美团拼多多激流勇进

小米香港主板上市

新零售、硬件、互联网三驾马车拉着小米在一片看衰中冲到了资本市场,但小米上市后的股价,也像这8年历程一样,如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首日破发以后又迅速拉升,最高达22.2港币,市值一度超过京东,随后又被机构看衰一路下探。

对资本市场而言,小米是一个混合态的新物种,难以定义,因此对小米的看法也由于硬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差异,走向了分歧的两极。

机构看淡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但看好小米在IOT领域的中长期布局——尽管如此,却不会对目前智慧家居市场整体发展的停滞缓慢视而不见。小米抢了一个提前布局的时机,但也不得不面对新市场早期投入高,回报慢的风险,以及资本市场逐利的残忍与不耐。

对互联网巨头而言,业务边界模糊的小米,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者,看似在不同赛道里进行的赛跑,最终在一个个交叉领域殊途同归。而小米的硬件优势,又令互联网巨头不敢掉以轻心——谁又知道弯道超车的戏码,会不会在新的领域再一次上演?

美团:以游走求独立

相较于小米的过山车,美团的上市之路,则更为蜿蜒:从饭否被关停开始,王兴辗转了团购、外卖、出行到新零售多个战场,几经失败,“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的故事才渐见雏形。

从百团大战开始,美团扩张到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强敌,每一项新业务的展开都伴随着激烈的正面对决: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的针尖对麦芒,从收购摩拜到上线打车业务——在出行市场和滴滴正面开战,乃至在新零售市场与阿里等巨头的短兵相接,美团似乎已经习惯了硬仗,且从来都是刀刀见肉。

这或许说明了美团从未放弃其互联网新一极的野心。对于巨头环伺的移动互联网来说,美团的故事,让所有人看到巨头平衡术是每个不甘屈服的公司必备的能力。

11年阿里入股美团后,据传几度因为控制权及发展方向的问题与美团交恶,最后以15年阿里重启口碑,美团合并点评,融入腾讯系血液告终。

这对阿里来说,算是一次罕见的挫败。

后续阿里还不得不以95亿美金的高价收购了美团在外卖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饿了么来补全版图;而口碑在2017年四季度,还给阿里巴巴带来了5.8亿元(8900万美元)的亏损,相较上年同期带来的亏损2.37亿元翻了一倍有余。同期美团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则是不断在收窄,从15年的59亿,下降到了2017年的28.5亿元。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