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农历六月初九
封面图: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从农产品扫码追溯,到乳制品审批备案,近年来,食品安全越来越为大众所关注。近日,2018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北京启幕,今年的主题是“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让生活更美好”,从农田到餐桌,我们的食品安全形势怎么样?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重灾区,舌尖上这些事儿,您了解吗?详阅本期热点专刊。
--今日导读--
【热点专刊】
▲上半年破获食品安全案件6500余起
▲聚焦新零售:线上线下开启食安时代
▲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
▲破除"舌尖谣言"须补上“食育”一课
▲儿童牛奶被曝含多种添加剂不能喝?
▲广西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持续至29日
▲海关总署通报多款不合格"网红"食品
【温馨提示】
本页为目录,请按手机相应键阅读下页内容,编辑gxb发送至10658000,可订阅广西手机报。浏览广西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访问手机广西网。手机报无法接收自助排障方法:1.关开机并删除部分旧信息;2.发送短信“BF”至10658000补发24小时内未成功接收的手机报;3.更换至另一部彩信手机再试;4.如尝试以上操作仍接收不到,建议您移步沟通100营业厅处理。
【聚焦2018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稳中向优
---------
从农田到餐桌,我们的食品安全形势怎么样?在2018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上,相关部门做了回应。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广德福介绍,今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抽检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5大类产品92个品种,总体合格率达到97.1%,上半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发展态势。国外进口食品方面,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负责人毕克新介绍,我国坚持源头严防,把问题食品挡在国门之外,2018年上半年,我国未准入境不合格食品691批、2.3万吨,主要为饮料类、糕点饼干类、糖类等,这些不合格食品均做了退运或销毁处理,未进入国内市场。
>>对不安全食品零容忍
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离不开监管执法。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长李京生介绍,2018年上半年,各地公安机关破获食品安全案件6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食品安全。此外,针对食品、保健食品消费欺诈和虚假宣传“坑老”问题,去年7月全国开展了整治行动。“截至今年6月,各地共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9万余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稽查专员张晋京说。
>>下一步将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我国食品安全取得重大进步是有充分依据和数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认为。当然,这并非说没有隐忧。广德福说,个别地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畜禽产品和水产品中兽用抗菌药残留超标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将开展农药、兽用抗菌药和“瘦肉精”等专项整治行动。“要加强靶向式精准执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强调。
>>聚焦新零售:线上线下协同开启食安时代
在7月18日召开的第三届“互联网+食品安全”论坛上,与会者共同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提高监管效能、保障消费者“吃得放心”,其中新零售为代表的“线上+线下”协同治理模式,为数字时代的食品安全筑起新的保护墙。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方面披露,目前我国互联网食品年销售额已逼近10万亿元,食品安全监管也应进行线上线下联动的监管方式革命,以便保障好“互联网+”时代的食品安全。
【破除“舌尖谣言”】
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
---------
尽管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向好,但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质疑和忧虑。塑料紫菜、棉花肉松、橡胶面条……每隔一段时间,食品安全谣言就会卷土重来。有关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正如民众关心的一样,食品安全谣言治理也成为出席宣传周主场活动与会专家的关注焦点。
>>自媒体成谣言和不实信息“放大器”
“十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取得重大进步是有充分依据和数据的,但是,广大消费者仍然对食品安全很担心。我认为问题出在沟通交流不够,科学传播不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说。陈君石表示,自媒体由于传播力度强,已成为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放大器”。的确,有专家指出,食品谣言之所以能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招”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中山大学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副主任何凌南此前表示,由于中老年人尤其在意健康问题,而且他们的媒介素养和科学判断能力不足,很容易相信食品谣言。
>>破除“舌尖谣言”须补上“食育”一课
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认为,只有做好“食育”,即食品安全方面相关知识的教育,才能有效抵制谣言。“做好‘食育’工作首先要强调科学意识。”张永建进一步解释,食品中的谣言绝大多数是反科学的,是伪科学。食品生产和消费中有很多科学的内容,“食育”工作就是要将这些传递给公众,为消费奠定一个科学的基础,例如,如何看待食品中的有害物质,不仅要关注食物本身的营养和搭配结构,还要关心摄入量等。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科学家们能更踊跃地参与到科普中来。
【破除“舌尖谣言”】
舌尖上这些事儿 您了解吗?
---------
儿童牛奶里有添加剂,还能喝吗?白酒中有少量塑化剂,致癌吗?食品中铅含量超标,怎么防……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让人疑惑,并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学会,邀请专家,就事关“舌尖安全”的热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儿童牛奶含食品添加剂,能喝吗?
有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对此,专家表示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就是安全的,对健康没有影响。专家建议应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科普,不能谈“添加剂”色变,乳品企业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以及营养需求、口感等特点,研发生产儿童食品,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严格管控食品质量与安全,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