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自上映以来火爆各大院线,而电影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假药”同样困扰着现实中患病的人,很多患者因久治不愈乱投医反而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不仅病情没有好转更丢失了“看病钱”。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将保健品奉为“神药”,一方面是相信其作为食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是看到了其宣传的快速见效。老年人属于特殊消费群体,他们防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较低,于是成了一些不法商家忽悠、欺骗的对象,给老年人的身心及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套路一
嘘寒问暖,拉近关系骗信任
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免费”得来的东西,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种心理来实施诈骗。保健品公司在先期推销时通常会采取发放免费日用品、免费旅游、免费义诊等方式,放长线钓大鱼,给老年人制造不花钱就能看病、得实惠的假象。有的企业还会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诱老年人上钩。例如:第一次参加活动可领10个鸡蛋、第二次带人来给20个鸡蛋,第三次30个……以此“套牢”老年人,之后再变相推销保健品,骗取钱财。
保健品销售现场的火爆景象,其实是精心策划的营销噱头。骗子先利用老年人贪图便宜的心理,诱惑老年人参加活动,随后骗子利用各种头衔对自己进行包装,然后夸大产品效果,最后达到蒙骗老年人掏钱购买保健品的效果。
由于儿女经常不在身边,很多老人比较孤单、缺少关爱,保健品营销人员便采取“温情攻势”,通过各种话术与老人拉近关系,一旦套取老人联系方式、家庭情况等信息,会表现得非常热情,不断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疾病,通过逐步的交流来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内心柔软,大多架不住“亲情攻势”,建议家人多关心老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足够关爱。
套路二
健康义诊,“专家”说的全都对
很多老年人由于非常关注自己身体健康,便热衷于参加各类“义诊”“健康讲座”,这也给了不法商家可乘之机。不法商家利用所谓的专家作宣传,通过专家讲座、专家义诊等形式,为老年人做诊疗。为了宣传保健产品的效果,讲座人往往被冠以国家高级营养顾问、军医老专家等各种头衔。而为了让老年人对产品深信不疑,讲座者便会在宣传方面大做文章,为产品销售做足铺垫。
面对以上套路,市工商局提醒消费者,要科学、理性看待食品、保健食品广告和宣传,凡声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一律不要购买。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