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 > 拼尽全力,为儿童生命“护航”

拼尽全力,为儿童生命“护航”

发布时间:2018-07-19 16:15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拼尽全力,为儿童生命“护航”

拼尽全力,为儿童生命“护航”

     本报记者 陶相银 实习生 顾雯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然而,作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期,孩子的童年与疾病时刻相伴。儿科医生也因此成为天使们的保驾护航者。而公众难以知晓的是,由于儿科医生紧缺,你很难想象他们的工作有多艰辛,他们的工作是“战斗”,每年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战斗”状态。
  刘学工坐诊。通讯员 陈媛菲 摄
  □入夏,儿科医生又在照例“战斗”
  进入7月份,威海的最高气温也突破了30℃。气温高、湿度大的这个时节,也正是儿童手足口病高发的时间。
  市立医院的儿科病房里,增设在走廊里的病床已经排满,仍有患儿不断前来就诊。“到8月中旬前后,患手足口病的孩子会更多,别说要床了,坐座位都得排队。”儿科主任刘学工指着墙上的一排挂钩说,“到时候都得在这里坐着挂吊瓶。”
  威海市立医院儿科是威海市的手足口病重症救治指定单位,而儿童一旦感染手足口病,如果不及时医治,极易快速恶化,一旦进入呼吸衰竭期,死亡率极高。去年,曾有一名3岁的女童到市立医院儿科来就诊,她出现了呼吸频率及节律异常的症状,被诊断为3期手足口病,出现神经元性肺水肿,病情危重。在刘学工的带领下,儿科的医护人员日夜轮流守护,在抢救了7天6夜后,这个幸运的孩子最终才脱离生命危险。
  刘学工很难记起他抢救过多少孩子,“说起来一点都不夸张,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抢救生命垂危的孩子。”
  刘学工能记住的是,每年冬季的流感爆发期和夏季的手足口病高发期,他们会照例地在原有的超负荷工作上进一步超负荷。“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规定,医生和护士也都很自觉,在这个时间他们必须全部取消休假,也不会来请假,因为请假也会被拒签。”刘学工这么解释他的这种“不通情理”,“实在没办法,人手太紧张。”
  每年中有近半年的时间里,儿科的医护人员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战斗”,并且时刻处于“战斗”状态。
□每年,他们用“热血”温暖冬季
  去年冬季,一场席卷北半球的乙型流感肆虐了近三个月。这个冬季,儿科医生成了最忙碌的人。在威海市立医院,以目前的人员配置,儿科每天能满足280名到350名患儿的需求,但在这次的乙型流感爆发期间,市立医院每天前来就诊的患儿超过了700名,刘学工至今心有余悸,“几乎每天都有要抢救的病危患儿。”
  一天,刘学工急匆匆地往门诊走,经过一名患儿身旁时,他听到了孩子呼吸声。这种常人难以听到更难以辨别的声音,刘学工却最熟悉不过,他当即断定这个孩子的病情严重。这是个只有两岁九个月大的男孩,刘学工建议男孩的母亲立即为孩子办理住院手续,但母亲却坚持在门诊给孩子看病。这种拒绝并不意外,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流感的破坏力,而且绝大多数人不需要因感冒而去住院治疗。但刘学工非常明白这场流感的严重,尤其是面前的男孩很有可能已经感染肺部。在为男孩诊治完毕后,刘学工一再叮嘱默默母亲,让她注意观察孩子的迹象,“4小时内,如果孩子病情没有好转,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来”。
  刘学工的话不幸言中了。当天下午,男孩因病情加重再次被送到市立医院救治。流感病毒入侵的速度堪比一场“闪电战”。住院后,男孩的病情仍在持续恶化,次日就不得不转移到了重症监护室。
  在接下来的13个日夜里,儿科组织了麻醉科、耳鼻喉科的医生多次会诊,几名医生和8名护士组成了重症监护组,把24小时重症监护改为床边特护,分批轮流看护默默,白班12小时,夜班12小时,一刻不能停歇。在这13个残酷的日夜里,儿科的医护人员向死神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持续进攻,才最终为这名男孩重启生命之门。
  生命是一个奇迹,重生更是!这名男孩还不是个例,这个冬季平均每天都有三到四名孩子因患流感而与死神近在咫尺,是儿科的医护人员凭借专业技术和职业态度,一次次逼退死神。
  天天接触感冒患儿,医护人员也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这两个多月,哪个不得感冒几回?有三分之二的医护人员是发着低烧在工作。”刘学工说,“谁不想休息一下,但谁能休息的下去?”
□致敬艰辛并坚持的他们
  今年1月9日,天津海河医院的儿科医生超负荷工作悉数病倒,该医院不得不发出通知——儿科停诊!
  在外人看来,这看似是个不可信的玩笑。而事实上,儿科一度停诊的医院绝不是个例。
  2015年12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对外声明,由于急诊儿科医生人手不足,医院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随后,南京一家医院曝出,因唯一的儿科医生生病,停诊数月;
  2016年2月1日,由于儿科医生紧缺,广医二院暂时取消儿科急诊下夜开诊;
  2月2日起,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停止晚间儿科急诊;
  2月7日起,广东省水电医院停止儿科夜诊;
  4月25日起,北京市海淀医院儿科因故停止后夜急诊;
  ……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两个血淋淋的现实,一是儿科医生少,二是因为儿科医生少所以特别累。
  在市立医院儿科,正常的上班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但每名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不正常”,他们不仅要提前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来上班,下班时间也往往要到晚上9点。如果你对这个长达13个小时的白班吃惊,那你更要知道,夜班的正常时间是15个小时,而“不正常”的时间就更难确定。“2009年冬天,甲型流感大规模爆发,我们的一个医生创下了一个记录——15天15夜守在病床旁。”刘学工自己的记录是“10天10夜”,“抽空才能去吃口饭,上厕所都得跑着去。”
  儿科医生的苦衷还不只是劳累。儿科也被俗称作“哑科”,患儿因为年幼难以表达清楚病情,给孩子看病的难度远远超过成人。而即便是儿科医生如此辛劳,他们却成了“高风险从业者”,“其他科室的医生跟成人患者是直接沟通,容易相互理解。我们这边是跟家长沟通,而家长爱孩子心切,经常一急眼巴掌就抡过来了。”
  同时,儿科医生也是医院内的“弱势群体”。刘学工说:“因为针对患儿的检查少、用药少,在绝大多数医院,儿科是不挣钱的。在我们市立医院,儿科还赔钱。”尽管如此,威海市立医院从坚持公益的立场,不遗余力地对儿科给予支持,“院领导说,赔钱也要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大做强。”
□敲黑板了,专家教你怎么看护好孩子
  对于儿童,每年的10月底到次年的3月份,是流感高发期;每年6月到9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每年秋末冬初,6个月到3岁之间的小儿易患秋季腹泻。上述病种都是病菌感染所致,家长除了要让孩子远离存有病菌的场所、人群,也需做好自我保护,因为家长一旦感染病菌,传染给孩子的可能性就极大。
  3岁以内的小儿,因为免疫力低,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症状,家长应格外注意给孩子退烧。1岁到3岁之间的小儿,没有风险意识,却又不断尝试触碰新鲜事物,家长应格外注意,防止孩子摔伤、烫伤、割伤、刺伤、吞食异物、接触有毒害物质。3岁以后,虽然儿童的免疫力逐渐增强,但由于孩子的活动范围加大,也更易接触病菌,家长需做好相应防护措施。
  社会上流传着很多父母的“经验之谈”,比如常见的“宝宝绝对不能使用抗生素”“小儿推拿治百病”。
  曾有一对高学历的夫妇,在发现婴儿发烧后,坚持认为不应该给孩子吃西药,而当他们把孩子送到市立医院,被查出孩子的病情已恶化为败血症,经过7天的抢救后,孩子仍不幸夭折。
  也曾有位妈妈在发现7个月大的孩子发烧后,不给孩子吃药,而是选择去做小儿推拿,待孩子病重后才想起就医,但经医生抢救6小时后,这个孩子就夭折了。
  刘学工提醒市民,社会上流传的伪科学很多,家长切勿轻信,孩子患病应及时就医,打针吃药均听医嘱。
科室介绍
  威海市立医院儿科,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一支亚专业齐备,人员结构合理,学术氛围浓厚的优秀专科团队,并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为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儿科现设儿一科、儿二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科门诊、儿科急诊。8个医疗组,开放床位120张,NICU18张,PICU 6张。年收治病人7000余人次,急诊年门诊量达13万余人次;卫生技术人员110人,其中各级医师36人,高级职称9人,占25%,在聘教授5人、副教授4人,中级职称13人,占36%,医师团队中儿科专业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人,占38.9%。
专家介绍
  刘学工,威海市立医院儿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儿科学教授,中华医学会山东省儿科学会委员,山东省儿科神经学组委员及营养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儿科分会委员,山东围产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威海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威海市儿科质量控制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青岛医学院儿科系,1992年在山东医科大学齐鲁医院学习肾穿刺,199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儿科研修肾脏病及新生儿专业1年。在儿科呼吸、肾脏、神经、新生儿等专业有一定的擅长。完成医学科研4项,获威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临床儿科杂志》、《当代儿科杂志》等期刊发表医学论文20多篇,完成医学著作4部,拥有医学专利5项。荣获第一届、第二届《威海市十佳医师》奖,第四届《山东省优秀医师》奖。

  给患儿打针从来不是件容易事,安抚往往要比医术还重要。 通讯员 陈媛菲 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