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运动养生 > 气功 > 中国射箭队科研教练王霆写真

中国射箭队科研教练王霆写真

发布时间:2018-07-19 05:26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提起山西的射箭运动,大家自然会想起世界名将杨建平、方玉婷,全运冠军祝姗姗的名字。
然而,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闪亮的名字和她们创造辉煌成绩的背后,还站着一位成就了山西射箭运动,乃至助力中国射箭项目登上世界高峰的幕后英雄,他,就是体育学博士、中国射箭队科研教练王霆。

中国射箭队科研教练王霆写真


隐身幕后,是一种付出
要认识王霆,还是先看看两场惊心动魄的射箭比赛吧!
一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8月14日下午,中国选手张娟娟与韩国选手朴成贤在女子个人决赛中狭路相逢,打得难解难分,气氛紧张得令人窒息,直到战至 最后一箭,张娟娟打出一个漂亮的九环,以高出对手一环的总成绩,为中国队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另一场比赛是2009年,在山东青岛市举行的第11届全 运会女子射箭决赛场上,19岁的山西选手祝姗姗,在突遇大风的情况下,沉着冷静,以平均9.1环、109环的总成绩,力拔头筹夺冠。
两项冠军都轰动了赛场,张娟娟打破了我国射箭项目在奥运赛场逢韩不胜的神话,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祝姗姗把山西几代射箭人的期盼变为现实,改写了山西女子射箭 项目九届全运会长达半个世纪无金牌的历史。两块金牌光彩炫目,获得了欢呼的喝彩,吸引了羡慕的眼光,更罩上了荣耀四海的光环。在辉煌的成绩之下,让我们还 是听一听运动员是怎么说的吧。
张娟娟在夺冠之后接受采访时说:“与韩国顶尖选手朴成贤拼最后一支箭的时候,我只要打到九环就赢了,但这时候压力非常大。射这支箭前,我根据平时科研人员的方案做了几次深呼吸,这看似简单的几次深呼吸,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训练的成果。”祝姗姗话语不多,却很幽 默:“大风来了谁都紧张,谁都想要这枚金牌,但我按教练平时训练的心理调整,就觉得这风是专为我刮的。”
运动员的话出自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赛场上关键时刻制胜的原因,也让我们在朦胧中看到了从赛场幕后走出来的王霆。
山西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武永胜在介绍王霆时说,射箭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力要求很高,王霆作为科研教练与射箭队合作,就是帮助运动员在平时进行心理调节训练,这也是我们中心抓射击、射箭项目的总体思路和重点方法。众所周知,随着科技训练手段的介入,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运动员间的成绩差距日益 缩小,竞争愈演愈烈。对于实力相当的对手来说,得失往往取决于心理能力的高低,因此,竞赛心理已成为运动员取胜的决定因素。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 目前作为心理学分支的体育心理学和心理训练,在我国虽已取得不小的成就,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处于探索期,仍存在差距,这就注定王霆的科研之路还需要艰巨的 付出。而王霆恰恰于艰难挑战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成长,以及带给国家队和山西队的累累成果。
王霆的年龄不大,1980年生于榆次,200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体院后,工作于山西省体科所。2003年,省体科所接到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员选材的一个课题,将他推到了以脑电肌电为特色选拔优秀射箭人才的前台。2005年,在与体科所同行完成国家射箭运动管理中心下达的运动员技能测试课题任务后,他进入了国家射箭队科研教练的行列,并在之后 三次担起了国家射箭队科研团队负责人的重任。
王霆一跟国家队就是13年,这也是他起步之后为事业拼搏的13年。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 辉。他的付出,用他的一句话和一件事就可以印证。他说:“科研工作很辛苦,需要工作者能够沉得下心,有时候一个课题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完成,有 时候你千辛万苦做出来的东西可能还会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对此,没有兴趣和耐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记得在伦敦奥运会备战的关键阶段,王霆基本上没有回家 的时间。远在太原的孩子还不到两岁,家庭的所有事情,王霆都扔给了妻子。有一次到太原开会,王霆在“家门口”待了三天,但却只跟妻子见了两个小时。由于身 体素质本就不算太好,加上带孩子、上班的劳累,王霆的妻子在当时患了面瘫,右半边脸病得很严重,连续扎了50天针灸也没见效。
俗话说, 自古忠孝两难全。王霆一提起家就觉得愧疚,眼圈忍不住泛红。他说:“我最对不起的是妻子,我欠家里的太多了,只要有时间我一定想办法弥补。”然而,他对国 家和山西,却交出了优秀的答卷:作为科研教练服务国家射箭队共获得1枚奥运会金牌、1枚亚运会金牌、2枚奥运会银牌、2枚亚运会银牌、2枚奥运会铜牌;服 务山西省射击队、射箭队共获得7枚全运会金牌、4枚全运会银牌、1枚全运会铜牌。他也因此在2008年获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一等 奖;2012年主持的科研攻关项目获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贡献二等奖,论文获山西省第十六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2年备战伦敦奥 运会期间接受中国体育报头版专访;2013年获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个人三等功一次。
比赛场上,从来看不到王霆的名字,但我们却感受到了他智慧的付出;金牌银牌铜牌,没有挂在王霆的胸前,但我们却看到了他多年不懈努力的奉献。

中国射箭队科研教练王霆写真

苦学致用,是一种责任
不了解王霆的人,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运用运动心理学为国家和山西创出优秀成果的他,当初在毕业后刚参加工作时,学的本科专业竟然是足球。从足球专业到“心理咨询师”,这样大的跨度是怎样实现的呢?王霆回答得很干脆:“学”。
一个字很简单,却让人看到他极不寻常的成长过程。王霆初到体科所时,还属于那种绿茵场上撒欢奔野的足球小子,整天除了为自己得到一份工作高兴外,还真没 有什么其他想法,甚至都不知射箭为何物。初随大家执行科研任务时,也只是当了名小测试员。到2003年与同行接受了具体的科研课题时,他才发现自己在科研 环境的熏陶下,已经逐渐喜欢上了射箭项目的研究,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于是下定决心学习新的东西。2005年,他考回山西大学,师从我省著名运 动心理学专家石岩教授,带职攻读硕士学位。
一边要工作,一边要学习,王霆骤然感觉到了双重攻坚的巨大压力,但求知的欲望让他忘记了一 切。白天到学校听课,消化当天的课程,晚上加班加点进行课题研究。射箭是一项复杂精细的肌肉活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 敏程度要求非常高,如何对高水平射箭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外周运动系统的机能水平进行有效而且直观的评估是研究最大的难点。王霆就从脑电、肌电测试 的研究开始,每天几乎都要忙到深夜里才休息。提起那段时间,王霆至今感慨不已: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攻山头,攻上去一个,看见前面还有,就又往上冲,冲的一点 力气都没了,身体累瘫了,可第二天一看前面还有山包,就又来了劲儿,再接着冲……
从足球小子到射箭迷,如同泥淖中的跋涉,他以不惜心力 与体力的巨大承受力,完成了这一过程的跨越,也因此获得了攻坚这一领域的独特感受。在谈及对科学化训练的理解时他认为:进行心理训练的核心问题是“大数 据”,以大数据为基础,对训练情况作出评估才更有针对性,以往心理训练可能大部分靠教练员口授,但现在就可以导入一些科学手段来帮忙。
为了实践这些想法,在已有的软件基础上,他自己研发电脑程序,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目前他已基本完成了一套运动员数据库的程序。这一套程序可以为教练员提供训练和比赛中的数据分析,其中所有的代码都是王霆自己写出来的,而且开发这套新程序占用的都是业余时间。
王霆的成就得到了山西省和国家体育界的认可和高度重视,从2005年被吸收到国家射箭队进行科技服务,到2007年被正式聘为国家队科研教练,三次担任 国家射箭队科研团体负责人……他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公认的体育心理学专家。在这期间,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投入到了寻找最有效的科技训练方法 上。
射击、射箭属技能型运动,与力量型的摔跤、柔道项目差别很大。摔柔通过生化指标就能看出运动员是否疲劳,而射击射箭运动员通过抽血 和尿液基本看不出是否疲劳,他们的生化指标和普通人的比较接近。为了寻找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王霆应用多种系统数据进行印证:核磁检测对中枢机能监测虽然很 准确,但是极不方便,一般要去大医院,并且在检测过程中辐射很大,会造成运动员身体方面的消耗;高速录像也能监测到运动员细小技术动作,但高水平运动员所 表现出来的外在问题和内在问题往往不是特别吻合。经过从几方面技术对比分析,王霆认定,借助脑电监测运动员机能技术,显示出了对运动员无创伤的优势,因 此,目前最为理想的训练手段应该是脑电监测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在北京奥运会射箭赛场上得到了充分检验,而这种监测手段也正是当时山西省体科所在国内最先 进的技术。
王霆的第二项成果是,针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率问题,在训练中应用生化反馈技术。比赛心率是运动员躲不开的问题,特别是比赛的关 键时刻,控制与调整心率往往成为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据了解,射箭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率非常高,尤其在击发的瞬间,心率高达每分钟180次左右,控制不好 就很难发挥出正常水平,而生化反馈技术,可以让运动员根据监测到的呼吸数据情况来调整自己的呼吸。王霆在介绍这一训练技术时,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 说:如何降低心率并且能使心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区间,这是比配钥匙想进门还难解决的问题,生化反馈训练就是通过呼吸来自主调节心率达到理想的目的,这个过 程其实就像气功里闭目养神的调息法一样,在喧闹中用意念守住求静的心。据了解,张娟娟对这一训练技术非常认可,要知道,她登上北京奥运会最高领奖台,是连 过了世界霸主韩国选手把守的三关才实现的,经受的心理考验可见一斑。据介绍,国家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在比赛后增添了一个电教室,专门配置了40多台生物 反馈设备,在全体队员中推广运用。
此外,王霆还进行了心理干预、脑电波测试疲劳程度等方面的科研训练,也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山西队就是 一个成功的案例,山西队在2017年的第13届全运会上,射箭项目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其中方玉婷获得了金牌,冒出来的青年新秀吕娜获得银牌,任沿舟在男 子项目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了70米反曲弓的银牌。
王霆不到40岁便从门外汉奋斗出累累硕果,然而谈起这一颇富传奇色彩的过程,他却认 为,科研训练得到的最大收获是沟通。王霆说,他初入队伍开展工作时,遇到的主要矛盾是:项目教练员不理解科研理论手段,采用的训练方法有时无意或有意对科 研手段产生了抵触的情况;科研人员不懂项目,不知该怎样把科研手段融进具体训练之中……技能训练和科研训练成为“两张皮”,这是他曾经最痛苦的事。“不 过,再难也不能放弃。”他的话让我们读出了科研教练在实际工作中的苦涩与忍辱负重。王霆采用的办法是先当学生向教练学习,深入了解项目;再与队员们交朋 友,有什么心里话让他们说,很多队员在比赛或训练中产生压力或困惑,王霆就主动上门让他们尽情地倾诉。王霆还风趣形象地将自己比喻成一只“垃圾桶”,运动 员们的负面情绪可以全部倒进桶里。
“但我又不能是一个普通垃圾桶,而应该是一个智能垃圾桶。”在队员们倾诉了自己的情绪垃圾后,王霆就 要思考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然后以什么样的合适方式反馈给教练,给教练提供一种怎样的参考。“其中的原则是不能把运动员告诉我的话直接引用给教 练,也不能人为制造出教练和队员之间的矛盾,沟通的方式方法很重要。”王霆如是说。
也就是在真诚的沟通中,王霆与教练和队员之间,建起 了相互的信任关系,使科研训练工作在国家队和山西省队生根开花。可贵的是,在这种接触中,王霆始终把自己放在学习者的位置上,不但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 使他更摸准了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比赛时的心理脉搏,能够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研发实施科研训练程序,更精确地指导训练比赛。
2011 年,他再次考入山西大学,师从我省著名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生导师李建英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备战时期,他全力以赴实施心理训练的 教程,他内心的目标是“女子团体夺冠,创造新的历史”。结果,以山西队员方玉婷为主力的中国女子射箭队,与韩国队战至最后一箭,还是以一环之差惜败,只获 得银牌。只差一环,虽然这一成绩已实现了预期目标,但王霆还是深感遗憾,他又一次深深感到山外有山,艺无止境。他通过新学的训练学新理论认识到:训练学和 心理学是交叉学问,只有把训练学理解得更深,心理学才能应用得更好。理论上的提升,带来了对心理训练认识上的升华,他的总结也具有了新的高度:这一环不仅 仅是技术上的差别,更是心理上的差距,中国女子团体几次与韩国打决赛,表面上差距不大,实际上并不是一两环的差距,而是整体实力上的差距,要完成超越,就 必须加大力度继续全方位攻关。
如今,他已主持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服务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山西省体育局科技服务项目、山西省科技厅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天津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 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等期刊发表科研论文21篇,但他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在新目标的激励下,继续着理论上的研究,探索着更完美的训练方法。
学问是成果的良田。王霆对学习的追求,是一种对事业的责任感。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