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与那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名流、大V不同,更多的人在网上只看不说,或者多看少说,成为各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吃瓜群众”。
如何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经济日报给你支了几招~~~
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世界、对形势保持一份整体的、科学的认识,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
网络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与那些活跃于网络世界的名流、大V不同,更多的人在网上只看不说,或者多看少说,成为各类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作为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昵称——“吃瓜群众”。
以“吃瓜群众”自喻,表达的是一种事不关己的“围观心态”。但在互联网时代,关注就是力量,“围观”并不简单。要想在纷纭嘈杂的网络世界中不迷失自我,就要努力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网络技术方便了新闻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播格局。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又都是别人的听众。在这个世界里,任何事情都可以围观,每一个“吃瓜群众”都可以发言。网络是一个庞杂的世界,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对网络世界需要多一份理性。
在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非常容易,但对信息作出判断和整合却不容易。现在,只要打开一部连接网络的手机,信息就会扑面而来。面对眼花缭乱的信息,如何选择就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获取信息越容易,越需要对信息作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碎片化的世界,我们已经习惯于利用碎片时间不断接受碎片化信息。在这种碎片化世界里,只有坚守一份理性,才能避免瞎子摸象,以零散的、局部的感受取代整体的、科学的认识。有人说过,如果把目光对准灾难,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停尸场。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中,作为“吃瓜群众”应该保持一种警醒,越是吸引眼球的奇闻怪论,越要防止被忽悠、被误导。
所以说,做一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并不简单,需要我们学会比较、鉴别,质疑、求真,不断涵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提高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保持对良知与正义的追求,在众声喧嚣中坚守一份理性。
谣言为何偏爱你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否信谣传谣,与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媒介素养比不上年轻人,容易掉入网络谣言的陷阱。中老年人自身要对从网络中了解到的内容提高辨别能力,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
滚烫的鸭梨水能够抗癌;驱蚊手机软件和“声波驱蚊器”可以驱蚊;能量饮料提神醒脑抗疲劳,随意饮用……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每天都会用富有年代感的表情问候“早上好”的老妈信了,还在第一时间把相关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转发给我,叮嘱着一定照做。
日前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老年网民群体遭遇比例最高的网络风险是网络谣言,占比66.2%。那么,这些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网络谣言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确认了眼神,认定我老妈和她的老伙伴就是对的人呢?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是否信谣传谣,与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很大关系。不少中老年人缺乏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媒介素养比不上年轻人,容易掉入网络谣言的陷阱,的确是他们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却又不是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最戳中要害的那一个,在心理。
既然查明了病因,接下来就要对症开药。一方面,中老年人自身要对从网络中了解到的内容抱有适度怀疑,哪怕再顺理成章,也不妨多加查证,提高辨别能力,做个耳聪目明的“吃瓜群众”。同时,还要争取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做个耳聪目明的“舆论领袖”,对老伙伴们给予积极正面的影响。另一方面,心病还须心药医,作为子女的我们,与其唠叨埋怨,不如从关心父母长辈的角度入手,多一些电话问候,多回家看看,多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用正面信息替代各类谣言,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亲情的温度,帮助他们耳聪目明起来。
走出算法营造的偏狭世界
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吃瓜群众”,我们绝不能沉迷于APP算法推送形成的虚假世界里,应学会与机器算法对话,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同时积极提升自身鉴别能力,勇于走出信息孤岛,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监管部门应加强行业管理,加大对不规范不文明网络推送行为的治理力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这一富有诗情画意的诗句,如果用来形容某些资讯APP平台算法推送行为的话,不仅贴切,而且让人“细思极恐”。
很多人都发现,当使用资讯APP获取信息时,自己的阅读痕迹就会被APP后台悄悄记录下来,再次登录时,APP会大力推送类似的图文或视频。若某个“吃瓜群众”不知道这一点,却长期沉浸于此,就像走进了一个“信息茧房”,在自己的“舒适地带”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却不知道众多其他方面的信息已经被APP过滤掉,在不断重复之中,“吃瓜群众”的固有偏见和喜好逐渐被强化。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APP,但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APP,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是需要每一个上网者关注和思考的现实问题。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吃瓜群众”,我们绝不能沉迷于APP算法推送形成的偏狭世界里,应学会与机器算法对话,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同时积极提升自身鉴别能力,勇于走出信息孤岛,拥抱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
“拍案”之前细思量
在信息不对称和没有经过详实调查的情况下,大多数网民对舆论热点事件的反应多是一时兴起,有的甚至被网络暴力所裹挟,用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公然挑战法律红线。维护网络世界的朗朗乾坤,需要“吃瓜群众”凝聚起“公道客观”“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共识。当你即将“拍案”而起之际,不妨冷静片刻,仔细思量,谨慎言行。
近年来,互联网上发生的各种“反转剧”令人大跌眼镜,“天价鱼”“失效疫苗”“女子酒店遇袭”“于欢案”“江歌案”……有的反转让人惊叹,有的事件发展甚至带来“惊悚”。
如今,传播主体多元化,人人皆为传播者,人人都有“麦克风”,这已是社会传播的常态。网友们发现,“痴情的脚步追不上变心的翅膀”,今天还在口诛笔伐的对象,明天就有可能博得同情广获支持;之前还是众矢之的,一转眼就变成了正义化身。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