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足球正在失去年轻人

足球正在失去年轻人

发布时间:2018-07-15 22:33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足球正在失去年轻人

在足球游戏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组建球队、操控球员。足球彩票怎么买,也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年轻人深度参与的诉求,有可能倒逼足球俱乐部重组三足鼎立的盈利模式。图为乘客在北京地铁上用手机观看足球世界杯法国队对乌拉圭队的比赛直播。(东方IC/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7月12日《南方周末》)

足球是“工人阶级的芭蕾”:德国的慕尼黑、多特蒙德,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等,都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工业化浪潮中,诞生了日后闻名于世的足球俱乐部。

世界杯足球赛渐入高潮。产业角度,足球是门大生意,年产值超5000亿美元。然而,世界杯是四年一度的节日,过年吃饺子≠平时爱吃饺子,种种迹象表明,足球运动及产业正在对年轻人丧失吸引力。谁失去年轻人,谁就可能丢掉未来。

在球迷文化最成熟、商业开发最成功的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众俱乐部察觉到了这一隐忧,为吸引年轻球迷到场观战,下调球票价格,推出特殊折扣,但并未扭转球迷老龄化的趋势。统计表明,英超成年球迷的平均年龄高达41岁。2017年,18-24岁的季票持有者仅占总数的4%。足球俨然成了一项“年轻人踢球,中老年看球”的奇怪运动。

即便是球迷群体,其注意力也正在被瓜分。艾瑞咨询和“懂球帝”联合发布的《中国足球球迷画像洞察》显示,中国足球迷的兴趣偏好中,有6项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大于110:看影视、体育健身、玩游戏、K歌听音乐、看动漫、逛夜店酒吧。其中TGI指数最高的是玩游戏,高达126,这显著地说明球迷比非球迷更爱玩游戏。

上述趋势极有可能不可逆,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本身就是工业化的产物,而相应的时代特征正在消失,并可能不复存在。

现代足球发源于英国,19世纪中上叶,两次工业革命效应叠加,大量农民工背井离乡进城务工,他们工作枯燥劳累压抑,业余靠踢足球消遣娱乐发泄。在曼彻斯特、利物浦、纽卡斯尔等工业城市,以工厂和街区为单位,一个个足球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中的佼佼者,日后发展组建了英格兰足球联赛。足球的初心属于工人,属于平民,与富人无关,富人打高尔夫、马球和网球。

工业化时代,社会组织化程度高,呈现网格化特点,一个工人即便自己不踢球,也热衷于看工友踢球,以球队为精神寄托。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天然成为父母所在工厂、家庭所处街区球队的球迷。足球,成了人们身份认同和定位的坐标系。

全民踢球看球,实在是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前信息化时代,欧美人既不打麻将,也没电视看,休息日跟门当户对的亲朋好友同事邻居一起到球场看球,在“和平年代的战争”中倾注和宣泄情感,既是心理需求,也是生理需求,还是社交需求。

英国足球大师香克利曾说过:“我们一定要踢出漂亮的足球来回报球迷,球迷每周有六天都要在工厂辛苦工作,周日才能看场球,他们想看点好看的。不能打得沉闷,不进球让人昏昏欲睡,球迷不高兴。”

在欧洲大陆,德国的慕尼黑、多特蒙德,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和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等等,这些大城市也都在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工业化浪潮中,诞生了日后闻名于世的足球俱乐部。有人把足球称作“工人阶级的芭蕾”,对应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个比喻再贴切不过了。在工人们心中,无论夺冠或降级、踢得好看或难看,球队都是“我们”的,这是一种基于身份认同、地域认同的排他性的“信仰”。

二战以后,世界变“平”了,事情起了变化,特别是21世纪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刻在足球上的工人阶级烙印逐渐消退殆尽,足球被推向了消费主义的快车道。足球的主人不再是工人,它不再纯粹,不再是信仰,不再具有意识形态式的排他性。孩子随长辈从小成为某支球队的球迷,不再天经地义。足球跟其他商品一样,被摆上了货架,它需要取悦消费者,主要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掏钱。

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过后,足球又迎来了它最大的敌人:移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祖孙三代各取所需,足球发展之初的娱乐匮乏,早已流变成了娱乐至死。

手机成为每一个人肢体的延伸,电视作为家庭共用屏,被打入冷宫,人们低着头,一头钻进自己的世界,不能自拔。足球比赛难以再像从前那样,成为一家人共同收看、一起讨论的家庭议题。

手机还带来了人类需求的解放,中国人用一个叫作“互联网思维”的概念,总结了这些需求。互联网思维要求免费、便捷、参与、体验,传统足球比赛可能恰恰与之反其道而行。

看球不免费,甚至很贵。英超球票三五百元人民币一张;收看比赛直播需付费,根据场次不同,每年两三千到七八千元人民币不等。英国退役足球名将麦克马纳曼对足球的贵族化趋势痛心疾首,他算过一笔账:“伦敦的一家人去看阿森纳或切尔西的比赛,门票、车票和食物开支加一起,相当于男主一周的收入,甚至更多。”

看球不便捷,甚至很烦。球场交通、停车、排队、安检等环节繁琐,一个半小时的比赛,需要本地球迷投入半天时间。异地球迷看直播,时差问题让人望而却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足球,却在不同的时区,有多少人乐于凌晨两三点摸黑看球?

虽然球迷与球队、球员的线上线下互动渠道越来越多,但在场上踢球的是球员,球迷无法深度参与。球员踢得好,球迷没法“打赏”“刷游艇”;球员踢得差,球迷没法发弹幕怼他。英国机构针对18-24岁英国球迷调查发现,他们中到现场看球的人不多,却有61%玩足球游戏,44%买足球彩票。在足球游戏中,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组建球队、操控球员。足球彩票怎么买,也完全由自己说了算。年轻人深度参与的诉求,有可能倒逼足球俱乐部重组三足鼎立的盈利模式(球票收入、直播分成、商业开发)。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6月参加“EXPO-世界足球峰会”(安徽蚌埠)时的一段见闻。在峰会“足球俱乐部如何玩转电竞”的讨论环节,舞台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主持人念完串词后,四个在中国电竞界小有名气的90后捷足先登,上台坐定。他们染着黄毛,穿得松松垮垮,跟峰会穿西装、打领带的画风冲突强烈。

另一位嘉宾是意大利足协副主席、传奇球星科斯塔库塔,他一身正装,上台后只得在最靠边的座位坐下。台下与会者开始议论,谴责这几个孩子失礼。这四人并没意识到有何不妥,若无其事地在台上侃侃而谈自己的电竞队发展如何快、如何受欢迎,直到合影时依旧把科斯塔库塔挤在最边上。

纵使老球迷看不惯这一幕,但时代的暖风已然吹到了他们不甘的脸上。

(作者系媒体人)

上一页1下一页

点击阅读 社会把脉更多内容

网络编辑: 刘小珊 责任编辑: 陈斌 实习生 王冰雅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