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周江边李有棠、李有棻家族,一家三代八人入选《昭萍志略》,可谓萍乡一时之盛。翻阅李家的相关史料,发现李家的女性亦十分出色,先后有两位诰命一品夫人(诰命又称诰书,是皇帝封赠官员的专用文书。一品夫人,诰命夫人中级别最高的封号),一位是李有棠、李有棻等同胞兄弟的母亲黄大夫人,另一位是李有棻的夫人俞镜秋。
李吕氏
据《昭萍志略·列女传》记载,李吕氏,是李有棠、李有棻等兄弟的祖父宝旃公的曾祖母。她的丈夫李子嵩去世的时候,两个儿子都尚年幼,李吕氏悉心教养两个儿子成家立业。她性格平和,生活朴素,善于持家,颇具公益心,捐兴贤庄田五百把,捐京都会馆花了八十缗,修建文庙、试棚,又捐钱八百缗。年岁不好的时候,李吕氏都会拿出钱财来周济乡邻。
李家在周江边聚族而居,到李吕氏这一代已经是第六世了。周江边平原沃壤,河流环绕,风景秀美。但河上的木桥一度年老失修,风雨飘零,每到春夏涨水之时,行人在桥边踌躇不敢过去。起初李子嵩计划用石头砌桥,但还没开始动工,生命便走到尽头。弥留之际,他嘱咐妻子李吕氏把桥建起来。嘉庆二年(1797年)夏天,李吕氏带着子孙们开始了这项浩大的建桥工程,至第二年秋天,历时一年多,耗资两千余缗的一座三墩四孔的石桥竣工了。石桥落成之日,只见一行雁阵排空翱翔于云中。因此,此桥被命名为和雁桥。“和”字是周江边李家的族训之一,李吕氏将桥取名和雁桥,意即教诲子孙们同心协力,和衷共济,建设家园,报效国家。承载着家族美好愿望的和雁桥,既解决了乡亲们过河的实际问题,也成为周江边的风景之一。享寿99岁高龄的李吕氏,五世同堂,她的后辈们纷纷从政当官,李家名声鹊起。一生如此,李吕氏可谓福寿双全。
黄大夫人
黄大夫人是李家同乡的举人、在陕西做官的黄达璋的女儿,18岁嫁与李家李文湘为妻。当时李母欧阳氏年事已高,黄大夫人便服侍婆婆吃饭与大小便,毫无倦容,任劳任怨。供养公公,孝敬如一。她在李家生了6个儿子,有棠、有棻等。中年丧夫,黄大夫人一个人挑起家庭教育重担,严格督促儿子们读书,誓要完成丈夫的心愿。
期间,有一位提督图谋叛逆,力邀有棠兄弟去辅佐,许以富贵。这事被黄氏知道了,立即制止。她说,你们好好读书,自然会有一个好的前途,不能去做这些非分的事情。有棠兄弟听从母亲训诫,闭门读书,研究经世济国的学问。不久,有棠兄弟纷纷金榜题名,李家金声玉振,门庭济济。
黄氏为人仁慈,家中产业的收入和儿子们的工资收入,她首先考虑的就是赞助家族学堂,让家族中的贫寒子弟都能有读书的机会。
同乡敦煌令张汝学病重,他的妻子杨氏割臂医夫未愈,带着孩子、扶着灵柩经过湖北时,黄大夫人正住在儿子李有棻任行政长官的武汉。得知此事,黄大夫人深为赞叹杨氏的有情有义,把杨氏接入官署认她作干女儿,并且要有棠兄弟拿出钱来厚葬杨氏丈夫,为杨氏购买田地,以便用田租抚养孩子。
光绪壬辰(1892年),地方土匪势力大增,十分嚣张,扰乱百姓生活。黄大夫人拿出家里的积蓄,沉着命令子孙们组织起团练来防御土匪。
光绪乙未和丁酉(1896、1897年)是大灾之年,乡亲们饿得挖草吃。黄大夫人慷慨捐出两千金,救活乡亲无数。
俞镜秋
俞镜秋,清咸丰八年(1858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李有棻继室,官封一品夫人。
俞镜秋源自显赫的浙江绍兴家族——俞家,这个家族至今仍颇有名望。由李有棻、俞镜秋夫妇做媒,俞镜秋的堂妹俞明诗嫁给“维新四公子”之一的陈三立,他们二儿子是国学大师陈寅恪;俞镜秋的堂兄俞明震娶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之女为妻,萍乡名人文廷式是俞明震的挚友。
出身大家族的俞镜秋博学多闻,嫁给李有棻后,与李有棻相敬如宾,悉心料理好家庭事务。李有棻在外做官20年,一心理政,从不需忧心家中之事,都是因为夫人俞镜秋贤惠能干,侍奉婆婆,抚养教育李有棻前妻的儿子们成才,并生养了三个女儿,均知书达理。
光绪甲申(1884年),法国军队入侵,长江戒严,李有棻坚守武昌,俞镜秋誓与丈夫共生死、同进退。这令李有棻敬佩夫人“生死大节,凛然决志,有烈女风。”
俞镜秋不仅是贤妻良母,处理一些大事来也不乏胆气和智慧。某年当地有土匪作乱,警报频频,各地形势紧急,文武各官人心惶惶。俞镜秋让次子李复拜访各地官员,晓以利害,并筹划御守的策略,土匪之乱因此平复。
江西水灾,乡亲从萍乡赶到武昌报信给李有棻。俞镜秋得知后,将手里的积蓄以及耳环项链等贵重首饰等约一千金都捐献出来,此举感染了其他官员,很快就募集了巨资用于救灾。
此外,俞镜秋还颇具才情,善于作诗,三个女儿在她影响下,饱读诗书,母女以吟诗作赋为乐,她们母女四人的诗被集成《李氏闺媛诗钞》。“追怀往事凭阑久,欲和新诗得句迟。何日挑灯同夜话,苍茫云树两相思。”俞镜秋的诗至今读起来,仍是清丽不俗。遥想其人,必是雅致书卷气质。
记者手记:
为何李家女性诸多优秀者?翻阅李家族谱,读到与女性有关的家规:“学问职业,男女并重。男子以是兴家治国,女子何莫不然乎?”李氏家族对待女性的平等与厚望跃然纸上。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时代,该家族对于女性的定位,具有超前的意识与胸襟。
写下李氏家族女眷的故事,是翻阅其族谱后有感,以家乡曾有如此处事不凡的女性而心生追慕,亦将其作为榜样敦促自己进德修业,虽然平凡,但也应努力为家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哪个时代,在工作与生活中,女性们呈现的智慧与担当、贤惠与才华,都是女性散发出来的动人的光芒,都是女性给这个世界的美好礼物。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