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前夜昨晨,本报记者在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记录真实的“派出所一夜” 一年120个夜班,“暗夜骑士”正是申城守夜人
■本报记者 邬林桦 简工博
凌晨4时20分,天色已破晓。梧桐掩映的静安区武定西路1368号,红蓝色灯光在黎明中格外耀眼。这样的灯光,遍布上海大大小小的街道,成为逾2400万常住人口、每天近700万流动人口的“守夜人”。
在我们熟睡时,上海的街头巷尾都发生了什么?前夜昨晨,本报记者在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观察记录一个派出所真实的一夜——债务纠纷、疑似失窃、醉汉耍无赖,还有防不胜防的“乌龙警情”……派出所的小小窗口折射出社会万象。而这些故事,每天都在静谧的申城夜晚发生。
宿舍失窃?楼上漏水?
虽然很多事情确实不归我们管,也没有能力处理,但有人报警,就要处警。
7月10日21时50分许,记者来到曹家渡派出所,刚刚处警回来的派出所巡逻民警陈浩和谢璘童两人在派出所稍事休息。陈浩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塑料袋,掏出一盒沙拉和一杯咖啡:“不好意思,我先吃点东西,前面一直在接警,晚饭还没空吃。”
谁知饭还没吃完,22时10分,他的警用电台又响了:安远路581号3楼某户财物被盗。“财物被盗有很多可能性,如果是入室盗窃,我们还要通报刑队到场进行勘查。”随着各类防范手段升级和打击力度加大,派出所辖区内的入室盗窃发案数量不断降低,陈浩和谢麟童笑言:“已经很久没有接报过入室盗窃类警情”。
抛下半杯咖啡,两人立即驾车前往现场。
报警人是某外卖平台的人事管理员,事发地是该公司的一处员工宿舍。让两位民警诧异的是,失窃物竟然是空调和热水器,除此之外,屋内其余财物均未遗失,门窗也没有被撬动的痕迹。
“这应该不是一起盗窃案件,很可能是房东和租客之间的纠纷。”初步询问后,两位民警有了初步判断。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电话沟通,情况清楚了。果然不出民警所料:户主将房屋出租给一名租客,这名租客却当起了二房东,将该处房屋转租给外卖平台,得知情况后,户主想收回房屋不成,于是采取拆除自己所有的空调和热水器的方式,想把住客逼走。
谢璘童通过电台将现场情况反馈到派出所指挥中心。明确这不是一起盗窃案件,电台两端的人都松了口气。陈浩告知报警人,以后遇到这类事情应先把情况了解清楚再报警。“这一看就不是盗窃,如果真是小偷,怎么不拿其他东西呢?这件事你们应该跟二房东和大房东去协商解决。”
22时50分许,两位巡警的手中电台再次响起:安远路891弄小区一住户漏水。陈浩调转车头,赶到现场。
“漏水也归公安管?”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陈浩笑了:“只要有人报警,我们就要处警。老百姓遇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警察,相比其他热线,110这个电话认知度也高。虽然很多事情确实不归我们管,也没有能力处理,但我们也会尽量想办法帮老百姓解决困难。”深夜家中漏水、工地噪音扰民等非警务类警情,他们不知处理过多少次,早已习以为常。
报警人是一名中年女子,她早早等在小区门口,一见到警车立马上前招手,急匆匆地拉着刚下车的民警走进小区。“警察同志,我家住在二楼,六楼人家空调外机滴水打在我们的雨棚上,吵死了。我是开出租车的,本来睡眠就不好,每天晚上吵得根本没法睡。”原来报警人所说的“漏水”是指这个。
陈浩拿出手电筒,在报警人的指示下查看外墙。六楼的空调外机出水管没有接入下水管道,滴滴答答的水花滴落在二楼雨棚上。
“我上去找他们说过几次了,刚刚又去找他们,那个女的开门劈头盖脸一通骂,还说要打我,我才报警的。”报警人扯着嗓门讲诉满肚子委屈。“你先别着急,带我上去看看。”
陈浩敲开六楼住户的门,对方也觉得无辜。这一房间号称“白领公寓”,其实是一处二手出租的房屋,联系不上大房东,他们无权改动空调出水管位置。陈浩只得告知报警人,可以找居委会联系户主再行协商。同时,陈浩也找了一块海绵毛巾放到报警人的雨棚上,“您看这样声音小了一些。我会告知社区民警让他明天协助您处理这个事情。”
说罢,他将情况记录下来:“楼下居民被吵得睡不着觉,楼上居民这个天总不能不开空调吧?社区里许多矛盾,一地鸡毛,往往最不好解决。”陈浩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打算第二天转交给社区民警跟进:“有很多问题不是公安一家可以解决的,但如果真像报警人说的那样打起来,那就是公安的事了。但我们最好不要让这种事发生。”陈浩说,现在社区民警往往兼任居(村)委综治工作站副站长,在综合治理方面更有抓手。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