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人群 > 中老年 > 商报格致营地“少年与海”首期凯旋

商报格致营地“少年与海”首期凯旋

发布时间:2018-07-12 18:5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商报格致营地“少年与海”首期凯旋 四大主题夏令营陪伴快乐暑假

海岛徒步、滑泥大战、穿越秘洞、出海捕鱼、沙雕大赛、制作海盐、编织渔网、古镇定向赛……在为期6天时间里,由安徽商报格致营地倾力打造的“少年与海”格致营地夏令营第一期圆满收官。7月8日,“少年与海”第二期营员已踏上征程。目前,第三期已余位不多,想给孩子们一个别样暑期生活的家长们,赶紧报名吧。目前安徽商报格致营地还有自然童趣、绝密飞行、使命召唤等三类主题夏令营同期招募中。

[滑泥大战]跟着跑男畅游“中国泥岛”

  滑泥大战是本次夏令营中最大的亮点,2014年10月,《奔跑吧,兄弟》真人秀“空降”该岛,上演了一场“疯野”的视觉盛宴,也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眼球,秀山岛从此芳名远扬,并被称为“中国泥岛”。

  据介绍,滑泥主题公园是我国首个以泥为主题的公园,它以新颖别致的活动内容,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亲近融合,体现参与、分享的人本思想,纵身泥塘里能清晰感受到泥巴与肌肤相亲的舒适与清凉。“每到夏天,这里的滩涂上就有许多滑泥客,在一起推滑泥板、打泥仗、做泥疗。当你抓着活蹦乱跑的鱼虾、横行霸道的海蟹,或者捉到海瓜子、蛤蜊、蛏子、香螺等贝类时,那种欣喜感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

  据悉,此地每年都会举行“我为泥狂”大型主题活动,原始滑泥、木桶滑泥、攀泥运动、泥浆滑道、死海漂浮等项目都是人生难得一遇的体验。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滑泥公园除了人工的滑泥场地(把原始的海泥通过筛选的方式,去除里面的贝壳、小石头等杂质,放进特定的场地,供孩子们玩耍),还有一大片原生态的滑泥场地,在退潮的时候,可以穿上鞋套进行体验。

[海岛徒步]穿越秘洞,惊喜赶海

  本期夏令营的海岛徒步项目是秀山岛海钓公园进行的。这座公园属于半开放状态,步道、护栏相对完善,但周边的植被比较原生态。在徒步过程中,随处可见花花绿绿的毛毛虫、蝴蝶、小蜥蜴等动物。经过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孩子们在教练员的带领下,抵达凉气袭人的秘洞。

  所谓秘洞,其实就是战争年代留下的一个废弃的防空洞。该防空洞的入口位于海平面上的礁石上,虽然久经风雨,但是内部结构依然十分坚固(此前《奔跑吧,兄弟》就是在此处拍摄外景,王祖蓝等人就是穿越了这个防空洞,最后被直升机接走)。借助手电筒的灯光,孩子们开始了秘洞探险,一潭幽深的碧波很快映入眼帘,仿佛一块通透的碧玺。水池上方的崖壁有一片乳白色、正在生成的钟乳石。

  秘洞分成两个隧道,一个隧道里有原先的防空洞仓库(战争时期用来储存粮食等物资),顺着这条隧道走到底,会来到一片岩石林立的海滩;另一条隧道是出口,可以看到一片海滩,海滩边伫立着一栋栋仿地中海风格的蓝白色别墅。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这片海滩也是赶海的好地方,可以抓到很多小螃蟹。

[海岛非遗] 赏木偶戏,看变戏法

  本次夏令营另一场“大戏”——千年古镇定向赛是在岱山岛的东沙古镇进行。据考证,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在东沙角繁衍生息,2200多年前,相传秦始皇遣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登临此岛。东沙古镇建制于唐,兴盛于清。该地以渔兴市,以市兴镇,是中国东部沿海著名的渔业商埠。虽然古镇现在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但浓郁古朴的渔家风土人情、各种海岛非遗文化依然吸引着外来游客,让人们驻足留恋。

  岱山布袋木偶戏便是经典非遗文化。该戏剧又称“小戏文”,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戏剧表演方式。相传是由宁波人朱潭山传入舟山,在岱山已经相传100多年,现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布袋木偶戏第三代传人王嘉定介绍,木偶戏传统剧目有20多种,包括大家熟悉的《杨家将》、《隋唐演义》、《西游记》等,“现在经过不断丰富,又开拓了不少新剧。”得知我们的夏令营成员来自安徽合肥,王嘉定的女弟子还专门选了一部包公的木偶戏进行表演。

  岱山变戏法是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年80多岁的邬显文是岱山变戏法代表性传承人。所谓“变戏法”,就是人们常说的魔术,表演者借用道具以不断变化的方式,让人捉摸不定,继而产生奇妙的体验。“岱山的变戏法是从大陆传入的,大约是在清朝中后期,很多民间艺人来到舟山。”邬显文的爷爷便是从这些艺人中学到“变戏法”的秘诀,从此,三代传承,并在2014年组成了岱山县民间魔术艺术团。

[编织渔网] 体验或将消失的非遗

  在影视作品中,经常有渔家姑娘织渔网的片段。不过,本期夏令营请到的织渔网老师却是几位大叔和老爷爷。“在岛上生活的中老年人,几乎每人都会编织渔网。”50多岁的吴羿岳是这几位织渔网老师中最年轻的,他介绍,他从十几岁开始学织渔网,以前织渔网,是在用竹片制成的梭子上穿上麻线,然后借助网眼卡子打结,最后形成渔网。“捕不同的鱼,需要用不同的网,小渔网一天时间就能完成。”

  随着织网机器的诞生,手工编织渔网的技术渐渐被遗忘,“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这门手艺了,偶尔有一些会织渔网的人,都是因为补渔网的需要。”几年前,海岛营地的踩线负责人进入秀山岛,结识了吴羿岳,当场被这行云流水般的技术震撼了。“他觉得织渔网手艺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便一时之间找不到传人,但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门技术的存在。”在随后的体验环节,吴羿岳和几位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们织渔网。“他们很聪明,简单指导一下就会操作了。” 姜志远文/摄

■小贴士

  招募对象:7~14岁青少年(身体健康)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