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百科 > 钱穆的养生方法

钱穆的养生方法

发布时间:2018-06-27 22:33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方其生,即依其他生命为养。及其熟,则还以养其他之生命。故生命乃一大共体,绝无不赖他生而能成其为生者。”钱穆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国学大师,他在史学、教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领域的造诣使之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然而,人们对于钱穆的关注已远远超越了学术领域,因为他还是一位长寿学者,在养生方法上有其独到见解。

“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

健康长寿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目标,然而,大多数人仅仅是口上说说而已,很难付诸实践,或者无法坚持下去。但钱穆则不同,正如他执着于学术研究一样,他对养生之学也是积极而为。

如果单从遗传基因来寻求钱穆长寿的秘密,恐怕会有很多人感到奇怪,甚至是失望了,因为在钱穆的家族中有“三世不寿”。钱穆的祖父37岁就去世了;父亲离开人世时也仅仅41岁;1928年,钱穆的第一任妻子及其刚出世的儿子相继去世,长兄钱挚在为其料理后事期间,也因操劳过度导致旧病复发而亡。这些不幸在钱穆的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钱穆本人也是自幼多病、身体虚弱,他因此感慨:“人生不寿,乃一大罪恶。”这种经历和感悟让钱穆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以及养生的重要意义。基于此,钱穆在治学之余非常关注养生之道,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起居规律、增强身体锻炼等,以求延年益寿。

众所周知,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轻慢松柔的运动,与其他运动的不同之处在于,太极拳讲求“神形合一”“内外兼修”,或者说是“身心俱养”,坚持打太极拳,可有效调节心理,使之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钱穆酷爱太极拳,这是他几十年来从未间断的功课,甚至在讲学时也不忘记“温习”。据说,有一次钱穆上课时遇到两个人在教室门口打闹,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于是钱穆就摆出了“揽雀尾”的姿势,吓走了他们。太极拳对人体的机能和心理的调节作用是其他任何药物所无法替代的,这也就不难解释钱穆为何能于“三世不寿”中取得长寿之秘方、于乱世中求得学术之密钥了。

在钱穆的养生方法中,静坐是最受人追捧的。钱穆从20多岁就开始练习静坐,长年坚持不懈,且深得其法。他认为:“静坐必择时地,以免外扰。”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习练静坐之功,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使精神处于自由、放松的状态,健身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太极拳和静坐功既锻炼了钱穆的身体,又为其静下心来从事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积极养生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使得他具有充沛的精力来从事更多的学术活动。这也是他“学到老、活到老”的重要原因。

读书有味身忘老

“读书”“长寿”这两个看似并不相关的词语,却在钱穆的身上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关联,因为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为二者的关系作出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钱穆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幸其母亲立志“遵先夫遗志,为钱家保留几颗读书的种子”,钱穆就是其中一颗“读书的种子”。钱穆读书十分刻苦,这在学界是早就出了名的,所谓“独立苦学,外绝声华,内无假借”,表达的即是此意。凭借这份勤学苦读之心,钱穆终于打开了国学的大门,并在此耕耘十几年而不辍,直至以96岁高龄谢世。

读书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可以活跃人的思维,因此,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读书可有效消除一些心理障碍或缓解其他精神疾病。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云:“读书有味身忘老,病须书卷作良医。”此句说的就是读书以求长寿之道理。作为一代国学大师,钱穆深谙读书养生之道。他经常告诫学生,读书要有耐心和恒心,不可存懒惰、浮躁之心。这里的“耐心”和“恒心”指的是读书的执着之心,而“不可存懒惰、浮躁之心”则表现了钱穆的豁达和淡泊名利。因此,我们于读书之中便可一窥钱穆的养心之道,这也是他得以长寿的重要法宝。

读书不仅使钱穆增长了学识,而且还给他带来了安身立命之所,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敢认为自己对学问上有成就,我只感得在此茫茫学海中,觅得了我自己,回归到我自己,而使我有一安身立命之处。”对钱穆来说,无论生逢乱世,还是身处困境,读书都是一种精神享受。或许,读书已经成为钱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使在晚年视力衰退的情况下,他仍坚持读书写作。因为钱穆在书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而正是这种精神寄托健全了他的身心,并支撑着他走到生命的尽头。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有人说,“天人合一”是道家养生的最高境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要有点文化内涵和素养。钱穆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是:“方其生,即依其他生命为养。及其熟,则还以养其他之生命。故生命乃一大共体,绝无不赖他生而能成其为生者……人之与禽兽草木同此天地同此会合而相聚,亦不啻相互为群生。”在《湖上闲思录》中,钱穆又从学术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人类从自然中产生文化来,本来就具有和自然反抗决斗的姿态。然而文化终必亲依自然,回向自然。否则文化若与自然隔绝太甚,终必受自然的膺惩,为自然所毁灭。”基于深厚的文化内涵,钱穆对“天人合一”这种养生境界的理解也就更为深刻了,而这种深刻则突出表现在他对山水之乐的喜好上。

钱穆喜爱游山玩水,连读书写作时也会选择环境优美的清静之地。在苏州中学任教时,他就经常漫步于田野之中。在北京讲学期间,钱穆更是游遍了大江南北,从大明湖、孔林、泰山到云冈石窟、黄鹤楼、庐山、华山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登山涉水可修身养性,对那些思虑过度的人尤为重要。钱穆通过畅游于山水之间,放松了自己疲惫的身心,让自己的心与自然形成一种默契,真正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由此可见,钱穆对于大自然的热爱达到一种近乎痴迷的地步,甚至对“一年四季阴晴冷暖的变化,都觉得意味无穷”。如果说读书是钱穆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么他的生命已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与之融为一体了。

太极拳、静坐、读书抑或是寄情于山水之间,钱穆就是这样一位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无怪乎有人说他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这一“懂得生活”或许是对钱穆的养生之道最好的概括吧。

人物简介 >>>

钱穆(1895~1990年),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等大学教授。著有《先秦诸子年系》《国史大纲》《中国思想史》等,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国学大师”“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国学大师”。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