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活法
提到中医养生,大凡中医的技术手段都被认为可以用来养生,比如说拔罐、刮痧、艾灸等等,甚至针法也有人用来养生。
近日,有一杭州友人打来电话咨询说:练习站桩功夫数月,小有成就,觉得少腹丹田之气日渐饱满,四肢百骸渐趋结实有力,心中喜悦;然而最近听信朋友推荐,试了试中医针刺养生,加上整脊养生,之后就觉得丹田之气泄掉了,四肢力量大不如前。问了两个问题:发生这种改变是不是因为针刺泄了“元气”?怎么能把“气”补回来,使四肢再次有力量?
这是一个需要审慎回答的问题,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在教育弟子时曾说:我们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病患,他们心里都很着急,也许会问:“(之前大夫的)这个方子怎么样啊?”这时候可不能随便下判断,每个大夫都有各自的思路,对我们都可以是参考,我们可以换个思路试试看。
客观来说,对某一个性化很强的中医处置,很难作出“对”或“错”的判断,只能作出“效果好”或“效果差”的比较。这种思路也可以用到养生上,回到杭州友人的问题上来,“针刺”加“整脊”对她而言,养生“效果差”,不值得推荐。
那么,“针刺”养生效果差是不是普适判断呢?我们可以看看新安名医汪机的看法。
汪机在《针灸问对》 中继承了金元医家朱丹溪的观点, 认为“ 针法浑是泻而无补”。汪机的解释是:“丹溪言针法, 浑是泻而无补, 何谓也?经曰: 阳不足者, 温之以气; 阴不足者, 补之以味。针乃砭石所制, 既无气, 又无味, 破皮损肉, 发窍于身,气皆从窍出矣, 何得为补……且考《素问》 九针之用, 无非泻法。丹溪之言, 岂无所本哉?”
意思是:朱丹溪说针刺法都是泻的,没有补的,这是什么意思呢?《黄帝内经》说:阳气不足的,用温热之气的药物来补阳气,阴精不足的,用味厚滋养的药物来补阴精。针刺所用的针乃是砭石制成的,既没有温阳之气,也没有滋阴之味,刺破皮肤,毁损肌肉,在身体上开出窍孔,(人的正)气于是从这个孔窍泻出去了,如何能得到补益呢……而且考究《素问》中记载的九针之用,没有不是泻法的。朱丹溪的说法,岂是没有根据的啊?
《黄帝内经》的《根结》中说:“形气不足, 病气不足, 此阴阳气俱不足也, 不可刺之。”即虚弱状态的人,生病时反应也是温和的,不能用刺法;《邪气脏腑病形》中有说6种脉象对应的针刺之法,其中又有:“诸小者, 阴阳形气俱不足, 勿取以针, 而调以甘药也。”即脉象小说明血气少、阴阳不足,若针刺, 不仅不能补虚扶正,反而会耗伤正气,虚上加虚。
综合来看,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医家的共识是:饥饿、 阴阳气血不足、 器官功能低下、全身乏力、 心跳减慢、呼吸浅慢、 肌肉活力下降、 性功能减退、代谢水平低等情况,都不主张用针刺之法。
养生完全不可以用针刺吗?似乎也不是。原因在于,养生并不是虚弱之人的专利,健壮结实的人,甚至有些能量、精力“过剩”的人,同样也在养生,对这些人来说,用针刺法来激发经络之气,启动人体自发调节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也是很好的手段。
对那位已证实针刺不适合自己的杭州友人,可以给出的建议有三:
第一,及时停止不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含针刺等);第二,逐步、量力而行地恢复适合自己的养生法(如站桩等);第三,养生就是养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今天的身体状态,是昨天生活方式加遗传、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必纠结于“针刺”这单一原因。也许季节时令、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等的变迁都在身体状态变化中起了作用,调整依然要遵循整体调整的思路。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