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女图库 > 月份牌:民国女性纸上竞逐的"芳华"

月份牌:民国女性纸上竞逐的"芳华"

发布时间:2018-06-14 20:07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如果有谁问近现代社会和之前的时代有何重大的不同,那么笔者会说,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媒体对生活的介入乃至越来越深度地参与。就譬如民国年间风行数十年的月份牌广告画,它就正是这样一种曾广泛地参与过当时的市民生活,又进而对彼时社会起到过重大形塑作用的商业性广告媒体。

月份牌是一种广告画

月份牌:民国女性纸上竞逐的芳华

旗袍双妹

上面所说的“月份牌”其实是个俗称,它原是指一种单页年历。清末到民国初年前后,上海原有的小校场木版年画,逐渐被新崛起的一种近似年画性质的商业海报——月份牌画逐步取代了。“月份牌”的出现,在中国商业史上既是不可忽略的一种风景,同时也是风靡民国一时的一段佳话。自它诞生后,以各色古今美女形象来取悦观赏者的世俗风情美术,在中国画史上异军突起为一个新的绘画品类。

说起“月份牌画”诞生的契机,却是主要源于西方列强殖民经济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

1843年,上海被迫辟为了国际通商口岸。开埠的一个直接结果,是迅速推进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上面所说的“月份牌”,就起源于这个欧美列强资本大量输入上海的年代。上海开埠后。1868年时进口的西洋百货已颇受上海市民欢迎。而随着西方资本而来的一个新事物,就是当时被叫做“月份牌”的商业海报的出现。最早的“月份牌”是一张1896年发行的俗称“沪江开彩图”的图文并茂的印刷品,这是迄今有实物可考的最早“月份牌”。到了20世纪20年代,用月份牌作为广告宣传商品商号已是蔚为风尚的事,也是当时重要的一种商业手段。那个时期,适逢外国资本纷纷在上海开厂设店,来自西方的商人们为了更好倾销商品和占据市场进行着激烈的商战。回溯月份牌广告画的来历,可知它就直接起源于那时广告宣传战的需要。

“接地气”是任何一种宣传想要成功必要的前提。最开始的“月份牌广告画”为了“接地气”,便在形式上大力借鉴和采纳中国本土民间年画中配年月历节气的“历画”样式,然后再适时于画面中嵌入商品广告。而且在起始阶段,外国厂商特意聘请中国画师设计的这种月份牌画,除了商品宣传外,画面内容也大都表现的是中国传统题材故事,以及传统山水,仕女人物、戏曲传说等等,这些一度曾是月份牌内容的主打。

中外竞相制作,“芳华”纸上竞逐

月份牌:民国女性纸上竞逐的芳华

健美运动

由于月份牌广告画在商业宣传上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民族商业资本无法忽视其影响,对月份牌也开始另眼相看。很快,华商也聘用画师自行设计绘制月份牌广告画了。渐渐地更多华资企业也纷纷地加入了行动。之后的情形,自然是随着商业竞争的发展,月份牌广告画从形式到内容与时俱进地迅速成长。时代的不断变化,让有些画师不再满足于传统的题材,他们不再甘愿总是囿于刻板保守的侍女风格而渴望有所发展。就这样,时装美女画随之就成了一些广告画画师新的尝试。这种尝试呼应着新时代的日新月异,其广受欢迎的结果似乎也是必然。时装美女就这样与月份牌广告画越来越密切地交相互动,月份牌也渐渐成了时尚的代称,而“世俗化的商业性美术”却成为它留给后世似乎难以改变的刻板印象。

从今天的观点看,在清末或民初,那时彩色印刷还只是刚刚起步,其他的印刷品也不多见。那个年代能得到一张彩色的广告画,对一般人不能不说是很稀罕的事。若逢年过节之时再把这张彩印的广告画张挂上墙,居室多半会一下子就变得赏心悦目起来。我们知道,最初时期的月份牌广告画常常都附带有中西年历,这令它也兼具实用的功能。而在年节一片热闹的氛围中将崭新彩色月份牌画进行张贴,的确会有种蓬荜生辉之感。主人家自然脸上增光,而那印制和馈赠月份牌的商家,借此也便达到了宣传产品的目的。月份牌的好处是既能赏心悦目而又可实用,受到民间热烈响应是自然的事情。

画出心中的“白日梦”

月份牌:民国女性纸上竞逐的芳华

阑闺试鞋图

月份牌绘画作为一种通俗美术,其趣味的取向自会跟随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画中每有美女会搔首弄姿,即可看做是满足大众欲望的把戏。无论是早期周慕桥笔下的传统仕女形象,还是之后郑曼陀、杭稚英等笔下的时髦女郎,都无奈于这种美术作为消费者欲望对象的基本限定。可以设想,在商业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老上海,广告的设计师(常常就是月份牌画家本人)与厂商共谋,通过塑造美女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作为一种商业策略是心照不宣且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对于一张希望产生好的效果的月份牌来说,套路化固然是其世俗路线的要点,但内容的新奇,尤其是要有本事构思出普罗大众心中理想的乌托邦,画出人们心中那个白日梦,才是能广受欢迎的关键。很多画作之所以生意兴隆,往往就成功在画上美女新潮的装扮与相关场景设计的优雅高档,让受众可以满足身临其境置身美梦之中的代入感。每看到这样的画作,笔者不由得就想起一个心理学上的有趣说法:“人们往往相信购买什么就会变成什么阶层”。不错,这类似某种自我心理的暗示,这类的暗示,不也是促成今天某些非理性购买冲动背后强烈而隐秘的心理动因么?

既是“消费者”也是“被消费对象”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