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特色疗法 土家族医药特点
蒙医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在治疗疾病中用药量少、疗效好、经济简便.是蒙医治病的特点。
蒙医以“赫依”、“希拉”、“巴达干”三根的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所谓“赫依”,是指各种生理功能的动力,凡是思维、语言、动作及各脏器的功能活动,都受它支配。如果“赫依”功能失常,则会导致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神志异常、失眠、健忘等。“希拉”有火热之意,体温、各组织器官的热能及精神的振奋等都是“希拉”在发挥作用。“希拉”偏盛,就会发生各种温热病,如口苦、发热、出汗、心烦等。“巴达干”是指体内的一种黏液状物质.具有寒的特征。“巴达干”的功能失调,除了表现为一般的寒性征象外,还会导致人体内水液的停滞不化,从而出现各种分泌物增多的病理现象。
蒙医强调“治未病”、“求本”、“扶正祛邪”、“调理三根”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等治疗原则。蒙医认为,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三根出现偏盛偏衰、失去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产生的,只有保持三根互相协调,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身体方能健壮无病。因此,治疗一切疾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调整赫依、希拉、巴达干三者,使之趋于平衡的过程。
放血疗法 在选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放血,借以引出病血。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放血疗法多适用于由“希拉”引起的热性疾病,如外感风热、疫毒、疖肿、疮疡、痛风、结核病等热症。放血法分术前准备、正式放血两个步骤。
拔罐穿刺疗法 拔罐与放血结合的外治法,先固定某一部位进行拔罐,取罐后在隆起部位用三棱针或皮肤针浅刺几下,再行拔罐,吸出恶血与黄水,达到改善气血运行、治疗疾病的目的。本法多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有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进行,其特点是见效快,疗程短,简便易行,病人无痛苦,没有危险性。
白山蓟灸疗法 是用白山蓟制成灸炷或灸条,在体表穴位上烧灼、熏熨,是蒙医广泛应用的一种灸法。白山蓟易于点燃,作用温柔而持久,具有改善气血运行,祛除巴达干、赫依之邪的作用,是理想的灸料。白山蓟灸疗法适用于痞块、脉病、黄水病、尿闭、水肿等疾病。白山蓟灸疗法在操作时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炙是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间接灸是隔姜灸或隔蒜灸。
酸马奶疗法 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饮食疗法,具有强身、治疗各种疾病的功效.尤其对伤后体虚、胸闷、心前区疼痛疗效显著。现代研究发现,酸马奶中有多种有益于身体的有效成分,特别是维生素c含量丰富,还有氨基酸、乳酸、酶、微量元素等,蒙医常用酸马奶疗法治疗水肿、骨折、坏血病、肺炎等疾病。
土家族医药特点
土家族兄弟聚居地所处鄂西、渝东及湘西地区,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各种动物、植物、矿物药材资源极为丰富。鲜药鲜用是土家族医生用药的一大特色,对无毒或毒性小的药物,不经过特殊处理,直接用于病人,以获得最佳疗效。实在没有新鲜药物,才使用干药材或其加工品。
土家族医药理论认为,人体主要由肢节、筋脉、十窍、四器、三元组成。气、血、精是人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均由三元产生.人体各种生命现象均受三元所支配。气血失调与冷热失衡为致病主要原因,各种病症的表现、形成原因是不相同的.所以必须选择不相同的药物组成方剂治疗,而组成方剂的药物必须按照主药、配药、引子药的原则进行组方。
土家族医生所用的方剂.药味简单,用量较大.有用药达数十味,甚至上百味的大处方,然而其组成范围,均不离开主、配、引子药。善用药引子是土家族医药的另一个特点,药引子是土家族医生方剂配伍中十分讲究的部分。一般用量小,药味也少,具有缓引性、补引性、速引性、配引性、异引性、多引性等特点。
在长期实践中,土家族先民创造了各种适合病情需要和适合药物特性的剂型。使方剂更好地发挥药效。主要的剂型有:汤剂、蒸剂、散剂、酒剂、丸剂、膏剂、磨汁剂、鲜汁剂、佩挂剂、外搽剂、外敷剂、包裹剂等。同一方剂,因配制的剂型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会不同,在治疗疾病时要根据病情选用具体的剂型。例如治疗风湿性关节病,如果用汤剂或丸剂,则药效显得缓慢,选用酒剂治疗可以快速达到疗效。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