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养生关键词:做好防暑降温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把这种天气叫做“黄梅天”。另外,我国的端午节多在芒种日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此话告诉人们,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在我国的江西省有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短短几句话,反应了夏天人们的通病--懒散。其原因是夏季气温升高,空气中的湿度增加,体内的汗液无法通畅地发散出来,即热蒸湿动,湿热弥漫空气,人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所以,暑令湿胜必多兼感,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在芒种节气里不但要搞好雨期的田间管理,更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芒种的养生重点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该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恼怒忧郁不可有,这样气机得以宣畅,通泄得以自如。
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芒种各地习俗:
一、送花神
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提及。
二、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三、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四、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节气养生:
一、防治热伤风 防冬病潜伏
天气炎热,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后易受凉感冒。病情较轻的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呕吐或腹泻。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二三日即可痊愈;病情较重的可用中药(如香薷饮、三仁汤等)治疗。应注意锻炼强身,并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某些冬季常发疾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只是由于夏天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体内。从初夏开始,患者就必须注意生活习惯。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病症患者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宿室外,不睡地板,最好别穿短裤短裙。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在夏季应防风寒,除上述禁忌外,还要少食甚至禁食冷饮。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患者,如慢性腹泻、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除上述禁忌外,别过多食用瓜果及冷食。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的头疼病,患者别用冷水洗头,洗头后不要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吹。
二、药茶解湿热 吃大蒜防蚊
夏季酷热多雨,易致疰夏、中暑等病。疰夏主要表现为胸闷、胃纳欠住、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大便稀薄、微热嗜睡、出汗多、日渐消瘦。入夏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减轻脾胃负担;入夏之后,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每天用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炒麦芽30克等,水煎代茶饮。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胸闷、心悸、注意力不能集中、大量出汗、四肢发麻、口渴,恶心等症状,是中暑先兆,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若用西瓜汁、芦根水、酸梅汤,效果更好。夏季,老年人不要贪凉,不要吃鸡、羊肉等生火助热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心静自然凉。
夏天蚊虫多,除了加强清洁以外,吃大蒜也可驱蚊,因为蚊子不喜欢人体的蒜味;穿黄色、白色等浅色衣服可减少蚊子叮咬,穿深蓝色或褐色的衣服,被蚊子叮咬的几率会大些。
三、勤洗澡换衣 勿赤膊贪凉
芒种时节,在精神调养上要保持轻松愉快,忌恼怒忧郁,这样可使气机得以宣畅。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有利于健康。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要注意,出汗时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如果采用药浴,健身防病效果更佳。
此节气中,大街小巷开始有人赤膊贪凉光着脊梁。其实,当气温超35℃,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皮肤汗液蒸发。此时若光着脊梁,皮肤就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而不能散热。若穿点透气性好的棉丝织衣服,使衣服与皮肤间存在微薄的空气层,而空气层的温度总是低于外界的温度,这样就可达到防暑降温的效果。为避免“空调病”,夏季的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久待空调房间,应定时通风换气,禁止在空调房抽烟;长期呆在空调房的人。每天至少要到户外活动3-4小时,年老体弱者、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久留空调房。
四、百毒之月至 播种最忙季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