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我国二手车交易量逐年稳步增长,二手车行业从汽车产业中曾经的边缘角色逐渐走到舞台中央,成为消费者关注乃至资本投资的焦点。
然而,在行业一派欣欣向荣的背景下,随着二手车交易量的增加,各地消协以及媒体接到关于二手车交易的投诉量也水涨船高。
调表车成投诉重灾区
在消费者对二手车的投诉中,“调表车”的投诉率稳居第一。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最近发布的汽车产品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中,就特别对有关“调表车”的投诉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浙江省湖州市一名消费者投诉称其2017年5月10日在杭州汽车城以35万元价格购得一辆二手宝马525Li,当时车辆里程表的数据为5.3万公里,后经宝马4S店查实,截至2016年2月18日,里程数已达85241公里(2016年2月18日是该车在4S店最后一次维修保养的时间,其后里程数无法查实)。消费者认为,经营者在销售过程中存在欺诈行为。
在收到消费者投诉后,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浙江省消保委)联合汽车消费维权专业委员会专家对该案进行调查取证。浙江省消保委认为:一、行驶里程是二手车交易中的重要信息,也是消费者决定购买与否的重要因素,经营者必须明示;二、以现有的条件和技术手段可以查明的该车里程数为85241公里,告知行驶85241公里是经营者应尽的义务;三、在调查阶段,经营者强调已经口头告知,但《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规定“以书面或者其他可以确认的方式告知”,即可以事后查实的方式。鉴于此,省消保委召集经营者和消费者进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经营者一次性赔付消费者6万元。
浙江省消保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2017年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关于二手汽车消费投诉共计459件,相较2016年的342件同比上涨34.2%。全省消保委系统受理关于二手汽车消费投诉的459件中,篡改里程数的投诉有241起,占投诉总量的52.5%。
新业务带来新问题
为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二手车买卖体验,二手车电商平台不断推出创新型服务,希望提升平台运营效率,加速车辆流转速度,节约客户时间成本,使双方利益最大化。但是,创新服务在方便客户交易二手车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深圳消费者李女士通过当地网络电视台反映,某电商平台推出的二手车“保卖服务”看似为车主卖车提供了保障,实际则暗藏隐患。
2017年11月,打算卖车的李女士通过某电商平台对自己的车进行了检测评估,平台给出的价格让她比较满意,平台推出的“保卖服务”更让她动心。平台承诺可以先拿到80%的车款,待14日内将车卖出,或如到期未卖出,平台先行垫付剩余的20%尾款。听完服务介绍,李女士彻底放心,并与平台签订了保卖合同。然而,在等待了14天后,李女士却未能等来剩余的20%车款。
在与平台的沟通中,平台方面表示车辆经过复检,发现有漏水漏油现象,无法进行保卖,要求李女士退还首付款取回车辆。
李女士质疑:“车辆在开走14天后发现漏水漏油,怎么判断是否是原始车况有问题?”但当李女士向电商平台要求第三方车辆检测,弄清车辆“重大问题”责任归属时,却遭到电商平台拒绝。电商平台相关人员表示:“只有两条办法,要么退车,要么李女士将车降价处理。”但这两种办法,让李女士难以接受。
实际上,如果车辆不能及时按照当初双方约定及时出售,消费者的损失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
今年2月,有消费者反映,通过电商平台保卖服务卖车,签订合同时约定的“退指标”的时间为30天,但是后来被客服人员解释为44天,因为还要加上此前的14天保卖期。消费者要求尽快把车出售,但平台负责人却表示当时评估价高了,只能降价出售,并且需要上级领导签字。如此一来,因为没有腾出“指标”,消费者购买新车的时间也被一拖再拖。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