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 最近,在白领圈里流行起一种叫做“辟谷”的养生方式,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市民可能听过这个词儿。为了减肥或养生,这些白领的辟谷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不吃甚至不喝,有的在饿的时候稍微吃一些水果和菜汤,但不碰谷物,有些人还能坚持好多天。那么,医生们对悄然兴起的辟谷怎么看?不吃不喝真的能起到益寿作用吗?记者进行了采访。
白领第一次辟谷后感觉神清气爽
今年27岁的金先生是苏州一家银行的职员。从2012年底,他就开始了辟谷养生的生活方式,到目前为止,他已辟谷7次,每次3-7天不等。
金先生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推荐下,自己开始尝试辟谷,并加入了辟谷的行列。第一次辟谷的时间是7天。因为身高1.75米,体重有180斤,考虑到身体消耗大,在家人的建议下,他并没有完全不吃不喝。感到微饿时,他会吃个苹果,喝一杯蜂蜜水。
第七天辟谷结束后,他感觉身体的所有经脉像被打通一样,神清气爽,思维也比以前活跃。金先生说,有了第一次的辟谷经历后,他又尝试了6次辟谷,目前体重已减少到160斤。采访中,金先生也向记者强调,每个人体质不同,辟谷方式也不同。辟谷并不是盲目禁食,而是要体察自身机能变化,并遵循一定的方法要领。
小肖在市区的一家私企工作。她也辟谷,每次都持续5-7天,其间除了喝水,不吃其他食物。“辟谷初期,我有过饥饿的不适感,但后来饥饿感逐渐消失。结束后,身体爽朗,心情舒畅。”
真的有这么多人,以不吃不喝的方式达到养生的目的吗?记者在百度上搜索“辟谷”一词后发现,关于辟谷的方法、辟谷的经验相关内容的链接有500多万条。一个名为“辟谷”的百度贴吧,关注用户达到2万人,累计发帖15万条。通过他们发帖的内容来看,大部分人都曾经尝试过这种断食的方法。
起源于道家 有中医认为违背自然规律
究竟何为辟谷?苏州市首席科普专家、苏州市中医医院绿卡办主任刘海燕对此有过研究。她介绍,辟谷又称“避谷”、“断谷”、“绝谷”等,即不吃五谷,而是食气,吸收自然正能量,起源于道家的修炼方式。
刘海燕表示,当今,很多人辟谷为了减肥、养生、疗疾等。随着辟谷热的兴起,对辟谷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她看来,把辟谷当成一种养生方法违背了人体自我循环的规律。
中医历来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并不赞成辟谷。早在《素问·脏气法时论》中就主张全面而平衡的合理营养,与现代营养学不谋而合。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人出生后靠后天水谷的滋养才得以生存,而辟谷的做法,违背了这一原则,会导致阴阳失衡,致病甚至死亡。
针对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因为进行了辟谷,感觉自身的健康状况确实得到了改善的现象,刘海燕认为主要原因为辟谷过程帮助减少了一部分体脂,加上心理因素,令人感到身体轻盈。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禁食方式,造成的身体肌肉流失,加重肝脏负担,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
“辟谷并非就是养生的‘灵丹妙药’,年龄大的人尤其要慎重,再就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患者,尤其不能参与辟谷活动。”刘海燕认为,真正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人要进行服气辟谷训练的,也必须循序渐进,不能超过2天。
医学界有种“限食疗法” 曾有医生亲身尝试
对此,西医又怎么看呢?记者采访了苏州明基医院内分泌科的顾霖医师。顾霖介绍,在当今国内外的内分泌界,还真有一种类似于辟谷的说法。“但并非是完全禁食。而是通过很低热量的饮食,通常疗程为九天,以达益于健康的目的,被称作‘限食疗法’。”
顾霖还提到一件医学界的趣事。早前,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刘超因体检发现血糖轻度升高,亲身尝试了限食治疗。从限食第一天起,刘超开始微博直播自己每天的感受。他在网络日记中写道:“这让我们对一点点的食品就能感到满足,缩小的胃也变得不再贪婪,稍微吃点东西,已经可以心满意足,甚至有点排斥,轻微腹泻,就是验证。”最终9天限食后,刘超的腰围减少8厘米,体重减少4kg。除尿酸升高外,各项代谢指标都明显改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目前关于限食疗法的研究还在进行中,有说法称,医嘱下科学限食可用于肥胖症、2型糖尿病、脂肪肝、便秘、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皮炎等的防治。
医生强调不能绝食 好身体养成不靠一朝一夕
在采访中,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反复强调了一点——不能绝对的断食。
顾霖表示,国内外对“限食”还是“禁食”曾有过讨论,最终研究者达成一致:完全禁食因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不予推荐。即便是刘超的亲身体验,也是在血糖等数据监测、还有营养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接受极低热量的饮食,比如吃定量的苹果、黄瓜、青菜汤、番茄木耳汤等。
限食疗法也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的,1型糖尿病、严重的晚期2型糖尿病、广泛肿瘤、肝病(除脂肪肝外)、肾衰、儿童、孕妇、老人、营养不良、精神疾患等多种情况都不能进行。
据刘海燕介绍,临床上因为不吃不喝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例子数不胜数。人体的肠道内有各类细菌,细菌和人一样也需要食物。这些细菌有很多是对人体有好处的,如果辟谷时间太长,就容易把这些细菌“饿死”,这对身体没有好处。
刘海燕和顾霖均提示,健康的身体应该从平时的点滴习惯中养成,而非一朝一夕、“跟风”似的短暂改变。吃得清淡、少盐,每一顿都吃得适量,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作息时间合理,长此以往,才是长寿之道。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