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饮食养生 > 食疗养生 > 食疗讲究“补有方食有道”

食疗讲究“补有方食有道”

发布时间:2018-05-12 14:55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近期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3》第四集《食疗并用的中华药膳》,阐述饮食的“养”人之道,探讨药食同源,食物与养生之间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里面所提到的煲汤养生并非人人适用,随意食补可能适得其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更是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声:一股鼓吹补肺气、生肾精之类食药同源式中医歪理邪说扑面而来,广东人喜欢喝汤在汤中乱放中药材,其结果是成为世界上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地区之一。

片中介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草药炖鸭等药膳饮食,也经常出现在广东老百姓的餐桌上。那么药膳到底是滋补良方还是“伪科学”呢?日常饮食中,又该走出哪些食疗养生误区?对此,记者专访了东莞市中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李锡杰。

药膳是药和食品的结合

在《舌尖上的中国3》第四集中,相当一部分篇幅展示广东人在煲汤时的药膳讲究。而网上一则“广东人喜欢煲汤,结果却成了全国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地区之一”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时间食疗养生到底有没有效果?引发了各路网友的激烈争论。

医师认为,现在社会上对食疗的两种极端认知其实都不正确。药膳食疗源远流长,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药食两用的记载,距今已有2000余年。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用来治病的就称为药物,只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食物。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这就是传统中医药中所讲究的“药食同源”。  

药膳属于一种功能食品,而且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高级、最讲究的一支,其本身在养生保健、预防治疗领域里的作用不容否认。但是,李医师指出,药膳源远流长,但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因人、因时、因地的“三因”原则使用。譬如东莞是暑湿较盛的地方,适当“吃苦”可有助于化除人体内的湿邪,那么常在高温酷热室外工作的人群,可适当多苦瓜、枸杞叶等以清热泻火祛暑湿。而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下少出汗者则不宜多食,否则可能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

食疗煲汤要走出盲目误区

《舌尖3》中提到了广东人的煲汤养生之道,靓汤对广东人来说,在日常饮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比如东莞人也很喜欢用当归、姜、羊肉煲汤喝,玉竹沙参炖乳鸽汤、板栗炖乌鸡汤等靓汤也深受当地人喜爱。

“很多靓汤也不是人人合适的”,李医师提醒,“中药分‘四气五味、寒热温凉’,若家庭主妇道听途说哪几味药材好,囫囵煲上一大锅汤,一桌人都吃同样一锅滋补汤,就失去了药膳的意义。”

在他看来,煲汤切不可“道听途说”,需要有针对性地从中药材不同功效出发,根据中医传统理论,辨证选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方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又比如,片中着重介绍了一道名为“花胶炖鸡汤”的汤品,对滋补养颜有效果。然而,李医生却表示:喝汤也有讲究,痛风患者应尽量忌高嘌呤食物,不仅是鸡汤,排骨汤、羊肉汤、火锅汤等汤中的嘌呤含量都很高,且煮的时间越长,嘌呤溶解于汤中越多,即便煮的时间较短,相对而言嘌呤含量还是高的。这类型荤汤含有大量氨基酸、嘌呤、磷、钠等物质,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加重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肾脏负担。

合理选择煲汤材料

李医师提醒,中药材煲汤可以用于防止疾病,益智健体,对一些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也常用于病后和慢性病的调养。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最好是在中医专家判断体质后选择个体化煲汤材料。

那么该如何选择适宜的煲汤药材?一是辨别疾病的寒、热、燥、湿等的症状,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性质,在此基础上选用对症的中药材。二是按四季选用,养生之道,讲究四季有别。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按季而补。春天很多人都会犯“春困”,而犯春困的原因就是外环境湿气重,主要表现为有头重感、腹满腹胀、不思饮食等,“要想祛湿,就要先健脾”。所以,推荐使用以下祛湿健脾的药材煲汤如薏米、云苓、芡实、淮山等。

最后,李医师建议,选择药材煲汤前,最好先通过医生辨证分析体质属性,再用中药膳调治。

中华养生网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