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之后,气温渐渐走高,万物繁茂,生机勃勃。专家指出,“夏气与心气相通”,立夏养生要重视“静养”,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因“汗”出伤阳。在饮食调养方面,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粮。
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吴文博表示,立夏时节,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和粗粮。平时可多吃鱼、瘦肉、豆类、芝麻、小米、玉米、香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此外,吴文博特别提醒,立夏之后华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且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再加上天热出汗,所以要注意补水。补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喝水、吃饭时多喝汤等,喝水最好喝温白开水或是淡盐水,要少喝或不喝凉(冰)饮料或水。另外,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食物,最好不要急着吃,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冰凉食物。
重视精神调养,切忌暴喜伤心
吴文博表示,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出现心神不宁。因此,这个时节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应该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安闲自乐闭目养神,切忌暴喜伤心。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
降低运动强度, 避免过度出汗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吴文博表示,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特别是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避免运动过后大汗淋漓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也不能闭汗。此外,还应注意的是,此时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要注意早晚适当添衣。
注意休息勤锻炼, 预防“热伤风”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医师郎晓猛表示,立夏以后天气炎热,为了散发体内的热能,人体的表皮血管和汗腺孔扩张,出汗很多,入睡以后就容易使身体受凉,从而发生感冒。
“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
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高温天,同时要根据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此外,调节饮食、补充水分、调整情绪、注意休息,对于预防夏季感冒也有重要作用。
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一科副主任医师 郎晓猛
石家庄市中医院制剂室主任中药师 吴文博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