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升,中医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煎好一碗汤药,成了很多患者或热衷于保健人士的必备技能。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可见煎好汤药的重要性。不过,由于处方药味的不同,好的汤药也各有不同,或清冽或浓厚,或芳香或异嗅,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能煎煳。煳了的中药不能治病,千万别喝!
煳锅是指药锅底部的药液变成糊浆状态,或变焦粘附于锅底,这时候整副药最好弃用,因为在药物煳化或炭化后,有效成分大大减少,而且其药性也发生了变化,可能会产生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功效,对于所治疾病的作用也难免“南辕北辙”,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性物质。因此,如果不小心熬煳了药,就要倒掉重新来过。
那么怎样可以避免煳锅呢?第一,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污垢,以免煎煮时不洁物质粘附;第二,选择传热均匀的煎药锅具,如砂锅,有些锅具散热不均易使药物粘在锅底,容易造成煳锅;第三,煎煮过程中每隔十分钟就要搅拌一次,使药物受热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并可防止黏性成分粘于锅底而煳锅;第四,盖锅煎药,如果采用文火煎药不加盖,就会出现上面的药材胀燥、下面的煳锅,加盖后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第五,煎法要正确,针对不同药物性质,使用不同煎熬方法。比如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等大都含有黏液质的药物与其他药材同煎易糊化,需事先用布包捆扎包煎;龟版胶等应烊化后冲服,饴糖则可直接冲服;第六,水分要充足,煎药时必须加入足够的水,水分缺乏时,可酌量添加续煎;最后,煎药的“火候”也很重要。如果煎药的时候火候过强,水分蒸发快,则很容易煳锅。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药液煮沸后再改用文火,这样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又可以保证不煳锅。
中华养生网